蘇格蘭獨立,悲情不是全部

http://www.ylzx.co.uk/cn/?p=547

蘇格蘭獨立,悲情不是全部

翻譯關于英國的名稱,常常是一個麻煩。在中文裏,"英格蘭"常常被等同于英國的雅稱,然而英格蘭的原意僅是"盎格魯人的土地",是英國的組成部分之一。作爲聯合王國,今天的英國內部有三個國家(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一個地區(北愛爾蘭)。

至于"不列顛"(Britain),起源于古希臘旅行家對這個島的稱呼,據說可能來自不列顛島南部白色海岸。不列顛在拉丁語中被稱爲布列塔尼(Britannia),古羅馬人將其人格化爲女神,她之于英國,相當于雅典娜對雅典的關係。

由于中英文在翻譯上的歧异,蘇格蘭成爲墜入這道語義深淵中的弃物。對于中國人來,常常爲世界杯上出現蘇格蘭隊和英格蘭隊感到奇怪。這不是一個國家嗎?爲什麽有兩支球隊?

不僅是球賽,蘇格蘭在英國,在各個主要方面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系統。比如教育、行政體系。甚至蘇格蘭當地購房的手續,也與英格蘭、威爾士不同。在英國這樣一個議會民主制國家中,議會處于國家權力核心地位,唯獨英格蘭沒有自己的地區議會,其他三個組成部分都成立了自己當地議會。

隨著2004年蘇格蘭議會大厦落成,2007年蘇格蘭民族黨擊敗蘇格蘭工党,成爲議會第一大党,黨魁薩爾蒙德出任蘇格蘭第一大臣(相當于蘇格蘭首相),堅持"蘇格蘭獨立"立場,逐步推行蘇格蘭獨立步驟。2009年11月30日,蘇格蘭第一首相宣布《蘇格蘭公投法案》,將在2010年就蘇格蘭是否獨立,進行公投。

"蘇獨"運動的興起與發展,使得英國,在經歷了昔日帝國輝煌之後,出現了內部身份認同危機。英國人,到底是British,還是English?在97之後,英國政治理念中的"分權運動"思想,逐漸落實到政策層面,蘇格拉人越發熱衷講述自己的民族和國家歷史,而英格蘭人也逐漸感到委屈,在位于倫敦的西敏寺議會中,蘇格蘭裔議員對于英格蘭和全英國事務具有投票權,而英格蘭人却無法影響蘇格蘭事務。這種情緒,甚至有意無意地針對蘇格蘭背景政治家,比如首相布朗,生于蘇格蘭的格拉斯哥,父親是蘇格蘭教會牧師。在英國政治中,反蘇格蘭成爲當前的一股子情緒,今年2月份,BBC電視主持人克拉克森,曾經在節目中暗諷布朗是"獨眼蘇格蘭白痴"(one-eyed Scottish idiot)。

在今天英國媒體中,蘇獨與反蘇獨的情緒夾纏在一起,溫和的調侃和赤裸裸的挑釁此起彼伏。以右翼保守著稱的《每日郵報》Daily Mail曾經報道了一名4歲遷居到蘇格蘭的英國女孩,因爲自己的英格蘭口音,經常遭受當地人嘲笑。在2009年1月份,她在阿伯丁出來宵夜,因爲露出自己的英格蘭口音,結果導致當地兩名蘇格蘭男子的痛毆。這種所謂anti-English的情緒和行爲,在蘇格蘭幷不罕見。蘇格蘭當地最大報紙Scotsman就披露了多起。有趣的是,Scotsman試圖公正自己立場,抨擊所謂的anti-English暴力行爲,實質上,它自己就極富親蘇格蘭獨立的立場。

被英格蘭掩蓋的歷史

英國的歷史,常常被英格蘭歷史所代替,這使得蘇格蘭倍感冷落。不列顛島的文明,當羅馬人將不列顛納入自己版圖時候,他們對這座島的控制,最遠止步于今天蘇格蘭和英格蘭邊界處。這使得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歷史,産生了不同的發展。

蘇格蘭人,主要是不列顛島土著凱爾特人的後裔,同時與北歐民族有著密切聯繫,他們有自己的語言與文化。直到今天,蘇格蘭人對于自己的歷史充滿自豪感,包括自己說英語的口音,雖然他們正宗的母語應該是蓋爾語,一種凱爾特語言。2009年,BBC二台播出的《蘇格蘭歷史》,主持人就是一口蘇格蘭腔的英語,以南部牛津英語,或者BBC英語相比,有一股子侉勁。80年代內,一部以蘇格蘭第二大城市格拉斯哥爲背景的偵探劇Taggart,風靡歐美,格拉斯哥口音也成爲一道獨特的標識。

在宗教上,來自歐洲大陸的傳教士,帶來了天主教體系,他們在蘇格蘭和隔海的愛爾蘭布道,在被稱之爲"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天主教在蘇格蘭地區廣爲流傳,爲蘇格蘭文化奠定了基礎。但是,16世紀,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推動英國國教化運動,切斷了與歐洲大陸梵蒂岡聯繫。隨著亨利八世對于蘇格蘭征服欲望日漸强烈,蘇格蘭的天主教也面臨著威脅。到了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簽署合幷之後,蘇格蘭的天主教失去了自己的主導地位,但是宗教之爭,在這兩個國家在王室繼承上埋藏下來禍根,成爲日後分裂的潜意識之一。

雖然凱爾特文化式微,天主教勢力在消退,蘇格蘭依然保留了自己文化上的自信和優勢。英國本土最古老的大學,不是牛津劍橋,而是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從聖安德魯斯開車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蘇格蘭首都愛丁堡,昔日被稱爲北方之都。英國的啓蒙運動,就是由這裏開始。英國啓蒙運動,從愛丁堡開始,休謨塑像樹立在愛丁堡大學門口。時至今日,蘇格蘭人對自己的文化充滿驕傲。

聯合的利益

蘇格蘭與英格蘭的關係錯綜複雜,而作爲傳奇的也許就是《勇敢的心》中威廉•華萊士,可惜好萊塢的電影,過于簡單化和主旋律,最後一聲"freedom",喊得不明不白,過于超前。與英格蘭相比,蘇格蘭的文化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和連貫性,但是這幷不意味著在英格蘭-蘇格蘭的關係中,前者扮演了一個野蠻的侵略者角色,而如今的統一,也不是一場壓迫與被壓迫民族血泪史,更多是兩個民族之間在利益得失之間的談判錄。

歷史上,在英格蘭經歷了一批有一批的移民之後,從凱爾特人,到羅馬人,到盎格魯、薩克遜人,英格蘭人逐漸形成自己的國家。而蘇格蘭一直是凱爾特人和諾斯人在經營,即所謂的蓋爾人,當年羅馬帝國止步于今天的蘇格蘭邊界。

從公元9世紀之後,蘇格蘭和英格蘭一樣逐漸開始自己的統一進程。但是到了1296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一位軍事天才,被喻爲"蘇格蘭之錘",在他的領導下,英格蘭軍隊占領了蘇格蘭大部分領土,他也就是《勇敢的心》中那位老國王。此時,作爲游擊戰高手威廉•華萊士出現了。華萊士不是蘇格蘭獨立戰爭的領袖,是當時蘇格蘭國王弟弟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Bruce)。他在1314年,取得了第一次蘇格蘭獨立戰爭决定性勝利。

然而,蘇格蘭與英格蘭戰爭幷沒有結束。最終它們之間的對抗被一場王室即位給終結。1603年來自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繼承了英格蘭王位,成爲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同時又是蘇格蘭的國王。詹姆斯能够同時繼承兩個王位的原因,在于他的母親瑪麗是蘇格蘭女王,因此他繼承蘇格蘭王位;同時,瑪麗女王是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表姐,伊麗莎白一世無子嗣,于是選擇了詹姆斯作爲繼承人。這是實際上一個人擁有兩份資産,但是幷不意味兩份資産合幷了。這種"聯合"下,英格蘭和蘇格蘭保持了各自的獨立地位。

兩國真正的聯合醞釀于17世紀末。當時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安娜女王沒有子嗣,在1701年,英格蘭沒有與蘇格蘭商量,打算選擇詹姆斯六世的孫女爲繼承人,蘇格蘭人很不滿意,考慮挑選一名男性繼承人,來接替無子嗣的安娜女王。當時,英格蘭正與法國作戰,他們擔心蘇格蘭會落入親法派的手中,于是决定安娜女王去世前,聯合提上了兩國政治日程。

對于蘇格蘭人來說,兩國聯合更像是一個救急的臨時措施。當時的蘇格蘭處在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因爲,在十七世紀末期,蘇格蘭王室在巴拿馬群島投資破産。在聯合協議中,英格蘭政府出資幫助蘇格蘭解决財政危機,聯合之後,蘇格蘭與英格蘭貿易,蘇格蘭與英格蘭殖民地之間的貿易實現了零關稅。

直到1707年,蘇格蘭議會通過了《聯合協議》,將蘇格蘭議會與英格蘭議會合幷爲大不列顛議會,議會地點選在倫敦,于是兩個國家正式合幷。然而這個《聯合協議》當時在蘇格蘭和英格蘭都不受歡迎,兩國代表不得不秘密簽署。

蘇格蘭爲這個聯合協議分爲兩個陣營,其爭論的焦點就在于,作爲一個有著自己獨立的身份標志的國家,放弃獨立是否值得?支持聯合的觀點認爲,蘇格蘭在不失去自己民族身份的條件下,同時擁有了更爲强大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反對聯合派則認爲兩國合幷幷不會帶來什麽好處,反而失去蘇格蘭的獨立性。結果,蘇格蘭議會投票以110票贊成,67票反對通過協議。但是在蘇格蘭民間,聯合遭遇了强烈抵制,議會收到大量的請願書,在愛丁堡爆發了大規模示威,甚至有地方威脅要以武力對抗。

但是,很快聯合的結果在當時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蘇格蘭從英格蘭人開創的美洲烟草貿易獲利,隨著十八世紀大英帝國的迅速擴展和源自英格蘭的工業革命,也將蘇格蘭帶入了工業化時代。

從自治到分權

蘇格蘭在大英帝國內部獲得巨大利益,但是尋求獨立的呼聲從來沒有停止過。在19世紀末,大英帝國盛極而衰的迹象出現,甚至在英國本土,自治(home rule)成爲一項政治選擇,當時的愛爾蘭就享有自治權,但是愛爾蘭獨立運動的出現,將英國內部的自治制度也推向了一個危險地步。對于蘇格蘭來說,自治是當時一項選擇。在英國政府內部,蘇格蘭事務辦公室,專門負責蘇格蘭事務。1934年,蘇格蘭民族党成立,但是他們最初幷非尋求完全獨立,而是恢復蘇格蘭議會。

曾經給蘇格蘭帶來巨大利益的大英帝國,却在走向衰弱。1960年,當時英國首相馬克西米在南非議會,發表了著名的《風向的改變》演講,這是英國歷史上重要的演講之一。它標志著大英帝國明顯走向終結,使得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獨立運動達到了高潮。

在英倫三島內部,蘇格蘭獨立意識再次受到激發。而最大的推動力又是來自經濟利益。1976年,蘇格蘭的北海海域發現石油,蘇格蘭民族黨組織了大規模的群衆運動,宣布"這是蘇格蘭的石油"。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蘇格蘭人再次陷入了分權與獨立的搖擺之中。

蘇格蘭民族黨再發展,1974年大選,他們在蘇格蘭拿到了11個席位,而此時的工黨政府是一個少數政府,與反對黨保守黨的優勢微弱。于是,爲了尋求蘇格蘭民族黨的支持,地方分權稱謂工党的政治思路,成立各自的地區議會,成爲他工黨與蘇格蘭、威爾士民族主義者交換的條件。

政治的觀賞性就在于此,也是英國政治的戲劇性特色。1977年大選,工黨政府同意蘇格蘭進行獨立公投,希望在議會獲取蘇格蘭民族黨支持。結果,52%的蘇格蘭人支持獨立,48%的人反對獨立。但是,公投有效性的條件是投票人數達到40%,當時只有32.9%蘇格蘭人的獨立訴求,沒有達到法定條件。

但是,蘇格蘭人覺得這樣的結果够了,面對工黨從支持到反對的轉變,政治的戲劇性出現了。蘇格蘭民族黨籍的議員撤回對工黨政府支持,轉而支持保守黨,保守黨發起了一項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于是工黨政府被迫解散,1979年大選開始,英國迎來了新首相,就是著名的撒切爾夫人。而蘇格蘭民族黨損失慘重,僅在議會保留了兩個席位。

蘇格蘭獨立夢,再次破碎,保守黨與工黨不同,他們不是分權運動的支持者。對于蘇格蘭人來說,尋求建立蘇格蘭議會成爲一個更加務實的目標。在整個八十年代,一直到1997年大選,蘇格蘭獨立運動幷沒有形成氣候。直到1997年之後,新工黨力推分權運動,蘇格蘭民族黨獲得發展契機,同時薩爾蒙德,這一"蘇獨"天才的政治人物出現,他從支持分權運動切入蘇格蘭政治,進而推動蘇格蘭議會重建,在2007年,贏得蘇格蘭議會大選,出任蘇格蘭第一大臣之後,轉而打出蘇格蘭獨立的牌,今年12月,他宣布將在蘇格蘭公投。

悲情高地

在英國生活,我時常感到一股蘇格蘭的悲情。與威爾士人相比,蘇格蘭人更加在意自己的獨立性。一次坐美國大陸公司飛機,一位服務生對一名顧客打趣說,你確定你是英國人(British),而不是蘇格拉人(Scottish)?而在我與蘇格拉人的接觸中,蘇格蘭人非常强調自己的身份特徵,比如服飾、語言、

飲食等等。在一場畢業典禮上,一位同學父親特地穿上了蘇格蘭民族服裝——長裙,在以英格蘭人爲主的來客中,他高高的個子,與衆不同的裝束,可謂鶴立鶏群,却稍嫌落寞。當我提到自己對蘇格蘭的族譜(clan book)很感興趣的時候,他大爲高興。

所謂的clan,是蘇格蘭家族。蘇格蘭的家族制度,是一套古老的封建制度。很多大家族,往往出自蘇格蘭的高地(Highland)。在蘇格蘭高地,各個家族擁有自己獨特的族徽、蘇格蘭裙的樣式,還有風笛。在今天英國政界,你會發現很多蘇格蘭裔議員。現任首相布朗,就是蘇格蘭人。而下届可能的首相,保守黨黨魁卡梅隆,也是來自一個蘇格蘭裔金融世家。如果有興趣,分析英國政治家的家譜,會發現蘇格蘭對英國政治的潜在影響力。

所謂高地,就是蘇格蘭的高海拔地區。此地朔風凜冽,早年私釀威士忌的酒商,常常藏身于此,以躲避政府稅務部門追捕,而更加因爲一部電影《勇敢的心》,華萊士被英格蘭軍隊打敗,走投無路,就栖身于此,越發顯得悲情。

《勇敢的心》中的華萊士,實爲好萊塢主旋律的解讀,正因其流行,使得蘇格蘭人的悲情,深入人心。

然而,蘇格蘭獨立,蘇格蘭-英格蘭關係,遠比電影所呈現的複雜。以一個局外人眼睛看,蘇格蘭人幷非一個被壓迫的失敗民族,他們的獨立訴求基本上是經濟利益所驅動。值得注意的是,在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從17世紀以來,這場獨立運動逐漸被納入了議會政治框架下進行,尤其是在聯合之後,英國政治中關鍵的兩黨制和議會制度,得到了實質性發展,這算是民主政治如何决定一個社會命運的提供了豐富的啓迪。

1 意見:

autrant 提到...

赞!👍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