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藥•暴利藥(南方報系)

按:在"山寨文化"掩護下的造假行爲遍及各個行業,而由于匯率及出口政策等造成的"低收入、高物價"格局業已形成。藥品之造假及昂貴,絕非孤案。其特殊性在于,因涉及民生必需品及稀缺资源,與權力的結合亦更加緊密。

刑不上假藥販子?——南京抗癌假藥案遭遇打假難

柴會群

"最初發現抗癌假藥時,諸多國外廠家曾感到吃驚。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假藥被發現,廠家更多的是無奈乃至麻木。他們甚至發現,有的國有藥企竟然也經營假藥。"

" 因大規模販賣抗癌假藥被吊銷藥品經營許可證後,新特藥房老闆劉某的妻子很快辦了新的許可證,將藥店更名爲"百濟康"後在原址繼續營業。還在其網站稱上要 "讓生命無憂無慮地延續"。後在8家被冒牌的藥企施壓下,百濟康藥房才被迫關門。"


假藥多涉進口名牌

南京市民劉女士感到奇怪,她以前多次光顧的"新特"藥房去年關了門,後來換了個名重新開業,後又關門了。

劉女士有一位親人患了癌症,醫生推薦她服用一種名爲"日達仙"的進口抗癌藥,這種藥據說在提高癌症病人的免疫力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新特藥房就在劉女士家不遠,是一家有經營許可證的藥店,自稱是江蘇省第一家"專業抗腫瘤藥房"。自2007年5月開業以來,一直生意興隆,日達仙在這裏售價一般是680元一支,比其他地方稍便宜。劉女士從這裏先後購買了約七八萬元的藥。

在接到南方周末記者電話之前,劉女士一直不知道,新特藥房是因爲賣假藥關的門。

事實上,在此之前,另一位耿姓市民在從新特藥房買了數萬元的日達仙後,發現幷沒有效果,于是拿到藥監部門檢測,結果發現是假藥。耿先生有兩位親人罹患癌症,均服用過從新特藥店購買的日達仙,他們均已去世。

就在耿先生舉報假日達仙時,新特藥房所售的"力比泰"——一種更爲昂貴的進口抗癌藥——也被該藥的生産廠家美國禮來公司證實爲假藥。該藥的價格每支逾1萬元。據知情人士介紹,與日達仙主要由新特藥店直接向患者銷售不同,力比泰更多是經南京各大醫院的腫瘤科醫生介紹賣給患者。經過禮來公司檢測,假藥中幷不含力比泰的有效成分。

就外觀而言,上述假藥與真藥極爲相像。造假者用的大都是真的藥瓶和標簽,即便是專業人員也難以識別。其銷售價格則比真藥略低,既有一定的吸引力,又不至于讓購買者産生懷疑。

後經南京市藥監局調查,新特藥房曾銷售超過十家知名品牌的進口抗癌藥,其中不乏默少東、默克、格蘭素史克、禮來等藥業巨頭。有多家廠商代表表示,他們從未向新特藥房供應過本企業所産的藥品。

新特藥房采取了一種極爲隱蔽的辦法經營假藥,對于多數進口抗癌藥,櫃檯僅擺出價格標簽,却幷無現貨。這樣可能有效地避開監管。

抗癌藥屬于處方藥,然而在新特藥房,購買者無需處方即可以買到。

新特藥房被藥監部門認定銷售了總價值108萬元的假藥。對于這一數字,一位知情者認爲遠低于實際數字。藥監部門查扣的賬本顯示,新特藥房所屬的醫藥公司10個月的經營額近9000萬元,而被認定有問題者僅爲當場查獲的三種藥品,其中力比泰和一種印度産藥品定性爲假藥,日達仙則經檢驗認爲藥品本身質量符合規定,僅定性爲銷售渠道有問題。

日達仙的生産商賽生公司上海辦事處一位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稱,他們起初曾供應過新特藥房少量的日達仙,後來發現該藥店賣假藥後,便再不供應。

然而不知何故,在南京市藥監局的行政處罰决定書中,日達仙的抽樣檢驗結果却是"符合規定",沒有認定是假藥。

5月25日,劉女士專門到南京市藥監局咨詢,工作人員告訴她,日達仙不是假藥,因爲沒有證據證明。認定新特藥房售假日達仙只能以現場查獲的藥品爲依據。

據賽生公司上海辦事處上述負責人說,新特藥房假藥案查處過程中,她曾專程到南京配合查案,幷看到了新特藥房被查扣的一批日達仙,"僅從外觀上就可以判斷是假的。我們還給藥監部門出了證明。"

藥企打假身陷兩難

在南京假藥案的查處過程中,被假冒的藥品廠家美國禮來公司起到重要作用。據禮來亞洲公司負責産品保護的負責人介紹,自2007年起,禮來制藥公司即在濟南發現了假冒力比泰注射藥。之後在南京、西安等市也均有發現。

進口藥被假冒幷不新鮮,但在抗癌藥銷售中如此廣泛則屬罕見。

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禮來公司三次從南京新特藥房購買假冒力比泰,取得證據後向藥監部門舉報。

不過,儘管證據確鑿,此案查處過程却顯得困難重重。

2009年5月8日,在警方的配合下,南京市藥監局對新特藥房進行現場檢查,當場查扣三種問題藥,新特藥房老闆以及一位被認爲主要跑腫瘤科的業務員被扣留。

然而,之後發生的事情讓禮來公司深爲不解。南京市藥監局僅對新特藥房進行了行政處罰,幷沒有移交公安部門。而在禮來公司看來,此案已經明顯涉嫌刑事犯罪。

5月8日的執法行動中被抓的兩名嫌疑人則于晚上被釋放

由于認爲處罰過輕,包括禮來公司在內的8家牽涉藥企多次與南京市藥監局交涉,幷向國家藥監局反映。2009年10月,此案終被移至公安機關查辦,幷被省公安廳列爲挂牌督辦案件。之後,向新特藥房銷售假藥的一個上綫被抓。但作爲關鍵人物的新特藥房老闆劉某仍是逍遙法外

禮來公司還發現,在被吊銷藥品經營許可證後,新特藥房老闆劉某的妻子很快辦了新的許可證,將藥店更名爲"百濟康"後在原址繼續營業。而其網站一直到 8月份還在照常運作,網頁上還加了一段富有諷刺意味的口號——南京新特抗腫瘤藥房鄭重承諾:用我們的愛心,讓生命無憂無慮地延續……

後在8家藥企的施壓下,百濟康藥房被迫再度關門。

業內人士認爲,新特藥房假藥案反映出當前假藥的嚴重性以及藥品"打假"面臨的種種困境。

賽生上海辦事處一位負責人稱,賣假日達仙的絕非僅新特藥房一家。上述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稱,該公司在全國所有省市均已發現假日達仙,假藥估計占能到該藥品市場的20%以上。"最近幾年我們開會,分銷商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假藥。"

這位負責人說,最初發現假藥時,曾感覺到吃驚,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假藥被發現,廠家感覺更多的是無奈甚至是麻木。她甚至發現,有的國有藥企竟然也經營假藥

爲了幫助國內患者識別假藥,賽生公司專門從去年年底開始,進口到國內的藥品包裝盒上加了一個防僞標識,提醒顧客如何識別假藥。不過有內行人士認爲,賽生公司的上述辦法,假藥販子一學即會。

爲了維護各自品牌,各大國外知名藥企多有專人負責打假。此外27家藥企還于2002年成立了藥物安全學會,俗稱"打假聯盟"。在新特藥房案中,藥物安全學會也曾出面。

不過,由于擔心市場受到負面影響,藥企的"打假"多低調進行。有知情人士說,藥企打假往往身陷矛盾,一方面想維護自身和患者利益;另一方面又不願因爲打假開罪藥監部門,尤其不願"得罪"涉假的醫院和醫生。曾有這樣的例子,某國外知名品牌的藥企發現有醫生賣假藥後,向藥監部門舉報了當事醫生,結果藥監部門調查後未予處理,而醫生們得知後聯合起來,拒絕再開該企業的藥,從而使得該藥的市場占有率銳减。

假藥販子"金身不敗"

在新特藥房案中,當事人是否涉及刑責在業內存有爭議。按照刑法第141條規定,生産、銷售假藥,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是,何種情况才算"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却難有定論。實踐中,其解釋權由藥監部門掌握。

2009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曾就此作出司法解釋,其中規定屬于注射劑藥品的應當認定爲刑法中的"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而上述假冒抗癌藥均爲注射所用。

不過,南京新特藥房銷售假藥案恰恰于司法解釋出臺前一個月立案。

儘管如此,禮來公司認爲,就已經查實的108萬元案值而言,新特藥房案也應該涉刑。此外,按藥品法規定,對于違規購藥的藥品經營企業,先是罰款,之後是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藥品經營許可證。但在新特藥房案中,藥監部門沒收了新特藥房非法所得108萬元,吊銷了其藥品經營許可證,却獨獨沒有罰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協助藥監部門查辦新特藥房假藥案之後,禮來公司在另一省會城市發起了"打假"行動。這次行動被認爲吸取了新特藥房案的"教訓",當地藥監部門在公安人員配合下,一舉抓獲數名嫌疑人,幷很快逮捕。"人剛轉到看守所,那邊的說情電話就打過來了。"一位知情者說。

該案和南京新特藥案均指向同一群人。禮來公司分析認爲,多起假冒抗癌藥背後極可能有一個分工明確、行踪隱蔽的造假團夥,他們盤踞在北京郊區,通過回收真藥瓶,手工灌裝假藥,然後發往全國各地,通過正規藥店或者醫院腫瘤科醫生向患者兜售。

不過,這起案件的前景似乎同樣不樂觀,據知情人士透露,假藥販子被抓不再交待任何上綫,幷且明確對辦案人員說:我如果不說,蹲幾年監獄就可出去;我如果說了,出去就會沒命。

在南京藥監部門查處新特藥房一年之後,多數顧客對該藥房銷售假藥一事仍不知情。南方周末記者電話采訪了5位從新特藥房購買過日達仙抗癌藥的患者家屬,其中僅有一位從坊間聽說新特藥房因爲賣假藥被關門一事。不過,在得知真相之後,受訪者儘管深感驚訝和憤怒,却幷沒有表現出太强的維權願望。"它(新特藥房)既然關門了,我們也沒辦法了。"一位受訪者說。

http://www.infzm.com/content/45479

暴利藥,權力製造

汪言安

從湖南某醫院被揭出來的蘆笋片只是千千萬萬個暴利藥中的一個。可以斷言,如果不能徹底解决當前醫改中最根本的問題——政府投入不足、主管部門定價失准以及新醫改帶來的權力集中問題,這些暴利藥仍將長期存在,成爲普羅百姓的沉重負擔。

暴利藥的利益鏈條

5月16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披露,一種出廠價爲15.5元的藥品"蘆笋片",經過醫藥公司、醫藥代表、醫生等環節後,最終在湖南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以213元的價格賣給了患者。去除成本後,利潤高達近13倍

一直以來,就有人在追問,在目前中國藥品的銷售環節,上有國家指導價、地方政府核定價,下有零售藥店平均銷價、醫療機構實際進價等多重參照標準,這些高價藥品爲何還能一路過關,最終由患者來埋單?

原因在于,一個藥品從出廠到患者手中,要經過多達十幾個環節的利益鏈條。即從生産廠家全國總代理後,依次經過省級代理地級代理政府采購招標醫藥公司醫藥代表醫院用藥醫生等環節。此外,如果醫院院長不同意你進院、藥劑科主任不作申報、藥事委員會不作臨床鑒定、采購員不采購,這種藥品就不可能進入醫院。進入醫院以後,還得打通倉庫負責人的關節,讓他配合你進貨,最後到財務結算這個環節,沒有一定的好處費,你還不能及時回籠貨款。

一位來自安徽某三級醫院的院長對筆者說,他曾想弄明白藥品的真實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于是他就專門成立了一個由醫院直接管理的商業公司,承擔醫院藥品的招標采購工作,"算是一種改革嘗試"。

這位院長的本意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弄清楚真實的藥價,"如果這裏真的存在較大的利潤空間,我們通過自己的公司去進購,應該可以拿到更優惠的價格,我把這優惠的部分直接讓利給患者,這樣豈不是達到了直接降低患者就醫的藥品花費的目的?"

但讓這位院長沒有想到的是,這裏面利潤空間大得驚人,尤其是醫療器械更甚。據他介紹,一種在骨科最常用的釘子,當時市場上進口産品的銷售價格在6000元左右,國産産品的售價也達到了近3000元。而國産産品的進價只要90元。

這位院長還承認,在後來深度介入藥品進購領域之後,類似于這樣的藥械産品幾乎隨處可見,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率也比比皆是,說蘆笋片事件只是藥價虛高現象中的冰山一角一點也不爲過。

但這些藥品都是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層層審核之後,堂而皇之地被納入各地的招標采購名單,大部分成了基本藥物目錄中的産品。這也就意味著,即使這些藥械賣得貴,但患者要想獲得醫保報銷,還必須得用,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新醫改的新問題

在新一輪醫改開始之前,國家發改委就專門成立了一個藥品價格評審中心,這個中心第一個職能就是"組織開展藥品生産經營成本和藥品市場實際購銷價格調查,測算藥品成本和價格",爲制定國家指導價提供依據。

其實,絕大部分藥品的定價都會遠遠低于國家最高指導價,也就是說,依照國家最高指導價,絕大部分藥品現在的定價都是符合指導價政策的,即使數十倍的利潤也是"合理正常的"。

按照這個邏輯反推,也就意味著來自官方權威的成本測算與實際成本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說白了,來自官方所謂的"藥品成本測算"根本就不準確。

公衆參與度不高的定價機制、價格主管部門和藥品生産企業之間長期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注定了中國藥品價格管制會出現失靈。這也是近幾年來,政府主導下的連續24次降價,對控制行業暴利,幾乎沒有任何效果。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爲此感慨,目前我國的藥品定價機制是:國家發改委或各省物價局制定的藥品指導價是"天花板價",價格高得離譜;省級統一招標價爲"斬首價",即在國家指導價的基礎上輕柔地擠出一點水分,價格仍然畸高。"如果這兩個環節不進行改革,仍然按照原來的藥品定價機制執行,藥品價格還是下不來。"

而從蘆笋片事件中還可以看到新醫改所帶來的另一個權力集中問題——負責發布當地蘆笋片招投標信息的湖南振湘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省藥品的招投標發布。而這家公司中"多名股東名字與曾在湖南省衛生廳有關機構任職的多名官員名字相同"。

這個問題的根源是,新醫改實施方案曾明確要求各地建立省級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平臺。這原本是期望能通過這個平臺爲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形成一個統一規範的機制,從而徹底杜絕過去由地方和醫療機構單獨招標采購模式中的亂象。但這個權力集中的大平臺,却增加了尋租的空間,使官員可以直接利用公權力控制平臺牟取私利。

如果沒有一個更加合理有效的第三方監督機制,新醫改造就的將是一個個新的權力尋租平臺。不久前,山東98家醫藥商業企業聯名上書控訴某企業"通過非正常手段壟斷多地市醫藥配送權",而這中間來自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干預迹象明顯。

政府投入了多少

老百姓不得不爲暴利藥埋單,其實不僅僅是因爲信息不對稱、監管缺位等問題,最根本的還在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醫療資源相對仍處于短缺狀態,導致醫院之間的競爭不充分,老百姓也就很難行使選擇權。

醫療和住房同屬民生問題。房價高漲導致民怨沸騰,其根本的原因之一在于,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上雷聲大雨點小,去年中央規定地方需拿出10%的土地出讓金用于廉租房建設,而實際支出缺口高達564.77億元。

同樣,政府在醫療衛生方面的投入也長期處于不足狀態。公立醫院爲保生存,自然會有逐利衝動,成爲市場化的主體,而喪失了公益性。負擔則由市場也就是老百姓來承擔。

來自衛生信息統計中心的最新數據,2009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16118.8億元,人均衛生費用1192.2元,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達4.96%。與2008年比較,全國衛生總費用增加1584億元(未扣除物價影響),增長10.9%;人均衛生費用增加98元,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增長0.13個百分點。個人衛生支出比重下降4.8個百分點。

來自衛生部的官員也承認,4.8個百分點,對于自費比重非常大的中國老百姓來說,根本就不會有什麽感覺。

其實,如果政府財政投入真的達到了占GDP比重4.96%的水平,那中國的醫改難題解决起來也不會太難。而據熟悉行情的業內人士透露,即使在現有的財政投入中,真正屬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投入的只有1/3,其餘的2/3還是來源于其他方面的折算,這也就意味著,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口號下,政府對醫藥衛生事業的投入與需求依然差距甚遠。

而在政府財政補貼醫院政策不能落實到位的情况下,以藥養醫的體制始終會存在,醫院也始終無法停止牟利的衝動,利益相關者就能在牟利衝動下找到更多尋租的機會。

http://www.infzm.com/content/45478

體溫朝鮮(黃章晋)

體溫朝鮮

黃章晋

    每到節假日臨近,我總會想,這次得要去看看朝鮮了,萬一再看不著這個國家該多後悔。

  幾年前,一位日本同行邀我見識北京一家朝鮮餐廳,其間,他不斷表白自己是個强烈反對Koizumi(小泉)的"好日本人",衷心希望朝日友好,宴席散場,他又很在行地向及時表示對朝鮮歌舞的熱愛,于是,一班人馬盛裝爲我們兩三個人熱情表演。我很尊敬這位同行的職業水準,但他誇張地贊美朝鮮,爲他們鼓掌喝彩作沉醉狀,讓我滿心覺得,他其實是在殘忍地欣賞他眼中的野蠻和愚昧表演,——這個世界的怪胎國家惟有朝鮮,誰知道它明天是否還存在,不裝傻充楞鼓勵他們沒完沒了地表演,哪里還有機會再看到這樣的猴戲。也許是我太過敏感,我無法與他一同津津有味:中國與朝鮮,實在是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別,無論是文明人爲迎合野蠻人的自尊而故作欣賞之態,還是文明人在覺醒了的野蠻人訴說自己的苦難時禮貌的悲憫,我都會有不自在的聯想。

  朝鮮,總能帶給我這種複雜的情感。

  當21世紀的太陽金正日乘坐專列跨過鴨綠江大橋時,我正在丹東一家酒店早早起來,等著組團一起過境。雖然google earth上有大批狂熱的"邪惡軸心研究者",把朝鮮看得比中國、伊朗還重,朝鮮三千里江山的每一寸都被他們細細標注過,但下載插件在空中研讀,還是無法替代被限制了的實地親眼一睹,是好奇,還是小心翼翼地證實一下自己的判斷,甚至是懷舊?一言難盡。

  看多了渲染朝鮮貧困的中國人,若想到朝鮮滿足一下貧寒乍富的優越感,多少會有一定的失望。朝鮮不是當年完全封閉的中國,至少對外部世界的商品是開放的,——除了韓國製造,而且朝鮮遠不像當年的中國對國民裝束有無數愚蠢的禁則,所以,能被你看到的朝鮮人,穿著打扮幷不明顯比中國人落伍。在新義州的領袖事迹紀念館前的廣場,我們碰到一對新人,他們的裝扮絲毫不遜于中國新人,在公園再次碰到他們時,他們的家人各個手持相機、DV,由于這對新郎會流利漢語的新人與我們總是如此巧合,我甚至起了疑心:如果下次有朋友們再碰到他們結婚,請代問一聲好。

  中國各種新奇的商品,朝鮮也有,事實上因爲開工不足,朝鮮很大一部分商品就是中國製造的,只是多少以及什麽人擁有的問題。朝鮮的對外半開放,甚至使其製作的動畫片,也比中國的更得迪斯尼精髓,遠不似"喜洋洋與灰太狼"那麽弱智。

  贊美朝鮮是個平等社會的人,恐怕也會失望,如果心細的話。朝鮮貧富分化可能遠比中國嚴重。朝鮮大街上空空蕩蕩,只有兩種車,一種是破破爛爛的車,甚至平壤都有木炭車,一種是媲美山西煤老闆的高檔車。與中國游客保持密切接觸的朝鮮人,穿得不差,長得不差,除了沒有胖子,與中國人差別不大,但透過玻璃,你總有機會看到那些接觸不到的普通人。尤其是在遠離宏偉建築的郊區和農村,所有人都長得與社會主義國家宣傳畫上紅光滿面身材粗壯喜氣洋洋的公民形象完全相反。

  60年不同的社會制度試驗,朝鮮南北變成了兩個種族,韓國人平均身高與南歐相近,而朝鮮人則可算世界身材最袖珍的民族。當然,社會主義制度也會在窮國本土製造出身材明顯區別的兩個種族。剛到北京的頭兩年,我驚訝地發現,比我年長一輩的北京大院子弟多有著驚人的身高,這種差別在朝鮮更明顯。這次正逢著朝鮮徵兵時節,從外地彙集來的新兵,看上去都像發育不全的小學生。

  而新義州本部幼兒園的孩子們,享受的師資和教育條件中國普通幼兒園根本無法相比的,他們是朝鮮未來的主人翁。每個教室窗口望進去,老師諄諄誘導孩子的動人場景,拍下來都是一幅陽光希望溫馨健康向上的宣傳畫。孩子們的表演,更非中國幼兒園可比,這裏的每一個兒童都有著比林妙可還要林妙可的懂事乖巧天真爛漫可愛。有幾出極爲精彩成功的節目,我不知道該不該與周圍的同胞一樣熱烈鼓掌,我知道他們是真的喜歡那些孩子的表演,但我無端地想起與那位日本同行在朝鮮餐廳的情形,我只覺得我鼓掌不鼓掌都是一種殘忍。萬分激動地歌唱金正日將軍,與歌唱我們是祖國幸福的花朵,有很大區別麽?

  毫無疑問,這個曾跨過鴨綠江來表演的幼兒園,把我們同行的人給震住了,如果當年日本北海道的農民允許到中國的藍天幼兒園、史家胡同小學、北京一〇一中學參拜學習,肯定也會被偉大領袖領導下的中國震住。

  只是我們在離開幼兒園時,未曾料想接待方委婉地認爲游客們贈送的禮品不够,大家一時陷入尷尬,導游親切提示下,我先捐出一百,好歹凑齊三百元,這才賓主盡歡。——去朝鮮的朋友們切記,別以爲朝鮮窮,出發前那些小商小販向你們兜售的文具之類禮品就可以隨便打發,你們參觀的其實是藍天幼兒園、史家胡同小學,想像一下,接受你們禮物的人,長大後不少人會像他們的中國同行一樣,成爲領導人、國企老總、專家學者。

  當然,就如中國第一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大都是紅色子弟一樣,1989年在平壤街頭貼出大字報猖狂攻擊偉大領袖的,也是朝鮮的紅色高幹子弟,甚至他們觀念轉變歷程都與中國同行驚人相似,都是受不該讀的書的影響:中國同志是讀到了內部發行的西方反動名著,而朝鮮同志則是讀到了內部發行的馬恩原著

  更當然的是,如果有一天朝鮮南北統一,他們肯定是最懷念"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朝鮮的人,甚至朝鮮普通人也會懷念過去是"主體"主人翁的種種美好,因爲對統一後的朝鮮人來說,肯定是另一種"事大主義",這個"大"就是今日的韓國。朝鮮人過去的一切,無疑都將隨著制度被否定而被否定,個人的記憶和價值只在用于否定和批判過去時才有意義。而對個體存在價值的否定,無疑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否定,即使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氣,能擁有天壤之別的生存環境改觀。被同胞集體加以同情和歧視——這是無法避免的——都是精神上難以忍受的傷害。今天,韓國漢拿院的許多"逃北者"才幾年時間就開始懷念起朝鮮,雖然他們絕不願也不敢回。朝鮮南北60年制度分野造就的心靈鴻溝,肯定需要遠比60年更長的時間才有可能填平。就一個民族分離的悲劇而言,或許史上未有甚過朝鮮者。

  真的,內心裏我經常也會像孔慶東一樣深沉地熱愛著朝鮮,希望朝鮮這個人類制度實驗室能永久存續。這與不少中國專門研究朝鮮的專家們立場相同,理由和動機不同。對他們來說,强調朝鮮對中國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朝鮮必須永久存在,那是關係到飯碗和課題經費的問題,雖然人們喜歡强調,朝鮮是隔開美國人的戰略緩衝,但朝鮮戰爭之前,朝鮮半島的美國人,連軍事顧問、外交官加平頭百姓,總數只有幾百。有中國某些專家在,即使朝鮮再"悍然",中國也會支持朝鮮活下去。

  其實,朝鮮讓很多中國人不滿的"悍然"舉動,想一想我們的過去,真沒有什麽更過分的地方。比如,我們的領導人前脚剛走,朝鮮就立即一個大鞭炮,造成像是與中國商量好的效果,當年赫魯曉夫秘密訪華,中國讓他公開走,他那邊前脚走,這邊就萬炮轟金門,美國人真以爲赫魯曉夫訪華就是商量打金門的。當年蒙在鼓裏的赫魯曉夫受了不白之冤,但今天,至少沒有人相信中國會支持朝鮮在家裏不斷添置"大殺器"。

  到了朝鮮的普通中國人很少還會熱愛她,我同行的人裏,頗有不少一聽到"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 的說辭,就會熱切懷念"尤其是"之前美好歲月的人,然而,與陪伴的朝鮮同志混熟後,中國同志就迅速放肆起來,先是强忍著優越感以無限同情的姿態過問朝鮮人民的疾苦,接下來,再以過來人的身份諄諄教導朝鮮同志"還是得改革開放,不改革開放咋整哈"。我之希望朝鮮永存,理由狹隘殘忍而自私,我不希望有一天中國又遭遇任何一個歪瓜劣棗的傢伙都可以來教育你的命運。

  話說回來,我同伴中"修正主義者"熱心腸的發作,見多識廣的朝鮮同志會用 "我們當然非常歡迎中國同志來投資"來巧妙地應對,通常,幼稚的"修正主義者"會欣慰地連連點頭,那就好那就好,你看,朝鮮也要改革開放了。三十年過去,修正主義者們大都忘了,改革開放原本意味著逐漸削弱對全社會的强力控制,在中國,當時是靠清算文革、平反冤假錯案喚起的凝聚力,來替代被大幅削弱的强力控制,不認錯、不釋放善意,稍一鬆綁只會導致整個社會在迅速釋放的不滿中瓦解,在青年大將金正雲同志即將冉冉升起的朝鮮,如何具備這種可能?

  朝鮮需要中國投資倒是真的。明年是金日成主席百年誕辰的大慶,要花很多錢,而且金正日同志允諾要在平壤興建10萬套住宅充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此外,尹浩鎮同志爲製造核武器的全球采購也要花很多錢。但朝鮮沒有什麽東西可以拿來換匯,軍火、毒品、超級美元這些拳頭産品的銷路,因帝國主義封鎖受很大影響。不但添置計劃面臨巨大財政缺口,就是社會正常運轉也極爲困難。

  當年的中國都漸漸難以爲繼,而朝鮮不像中國是閉關鎖國的社會主義,她是經互會大家庭的一員,蘇東劇變斷後,朝鮮由于幅員所限無法轉變爲自給自足經濟體,八十年代以來陷入每况愈下的經濟困境。雖然,日本在朝鮮留下的工業體系北方遠超過南方,純農業國的韓國到了1970年代初才趕上朝鮮,但今天一個步入發達國家之列,一個步入世界最貧困國家之列。

  路過的朝鮮烟囪很少有冒烟的,企業開工率可以想見,而路邊晃過的農田,雖已墾到馬路邊,但勞作的社員多懶洋洋拄著紅旗磨洋工。據朝鮮導游說,今春的寒冷天氣對春耕影響極大,誰知道朝鮮是否又將迎來一個饑荒年份。不過,在饑荒會教給人生存技能。當年蘇聯在1921-1923年和1932-1933年兩次大饑荒後,活下來的人已習得了應對饑荒的經驗,所以1946-1947年的第三次大饑荒死亡人數少了很多。饑荒不僅會教會老百姓許多知識,也能教會政府許多東西,中國在三年大饑荒後,出臺了縮小獨立核算單位、允許一定程度的"三自一包"甚至允許退出公社的"調整",同時默許了黑市調節作用,朝鮮同樣在大饑荒之後出臺了一系列與中國幾乎相同、但却被外界認爲是"改革"的新政策。這些年來,朝鮮黑市和地下經濟的逐漸發育,使朝鮮人大都擁有了饑荒之年自己養活自己的技能和門路。

  當然,朝鮮面臨的問題是,無法像當年中國一樣,在挺過大饑荒後,又可以逐漸往回"調整"、都私批修,缺糧即意味著缺少往回調整的本錢。尤爲嚴重的是,一個正牌兒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掌控的工農業單位生産嚴重不足,相對政府掌握的經濟資源,地下經濟和黑市在多年默許下儼然已過份發達,權貴階層與普通人的財富差距,早已不是按等級分配資源的産物,而是靠權力肆無忌憚市場抽頭的産物。

  朝鮮遠比中國當年更糟糕的形勢,只好祭出中國沒用過的狠招:國家掌握的資源越來越少,要收回游離于國家掌控的越來越多的民間財富,除了通過幣值改革讓老百姓手上的鈔票變成廢紙,別無他法。

  當然,僅靠幣值改革是不行的,而且你不能每隔一兩年就改一次,何况它還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反彈,所以,在工廠農村上繳産品和利潤越來越難和這種方式越來越低效時,領袖若想集聚社會資源,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還得開闢更直接的途徑,比如各級領導的提拔與上繳忠誠金的多少聯繫起來,則正常財政系統之外又別開新源。類似的,"先軍政治"下,軍隊可以直接到工廠和農莊收繳所需産品,這種簡單明快的霹靂手段也是中國沒用過的。

  所以,如果中國人投資,則意味著招商成功的領導有了一筆預備役的忠誠金。

  不過,朝鮮雖然窮,但依然有值得在中國人面前驕傲的地方,我們美麗的朝鮮導游幾乎每兩個小時就會對比性地介紹一次朝鮮的制度優越性:和你們中國實行九年義務制教育不同,我們朝鮮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是免費的義務教育,我們每個朝鮮人都有免費的醫療服務。朝鮮不僅是義務教育的年頭長,而且全民受教育水平也遠高于中國。當然,朝鮮的醫療服務制度,只是比中國的現在優越,但幷不比過去的中國更優越,在中國醫院只有四環素、鏈黴素、青黴素,開一片阿司匹林還要走後門層層領導批字的時代,中國公民也能享受全民免費的醫療。今天的朝鮮與當年中國不同點在于,好藥不需要開後門,送一點東西,醫生就會告訴你附近某個華僑家裏可以買到中國産的好藥。

  當然,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是人人平等,只是有一些人更平等而已。那位在本部幼兒園長大、向我熱情介紹朝鮮醫療制度的導游,那位認真想了一下才對我的同事回答說她的父親是個醫生、但不小心愉快自豪地透露她父親隔幾個月就去一次中國的導游,就是屬于更平等的那一部分人。我完全相信,與她們同屬更平等出身的同學,在將來統一的朝鮮,一定會有人寫下《客觀評論朝鮮時代的醫療衛生體系》、《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個綱,綱舉目張》之類的文章,熱情謳歌贊美朝鮮的全民醫療制度,就像他們在中國的更平等的同志一樣,這個國家曾給他們免費提供的,遠不只是四環素、鏈黴素、青黴素。朝鮮的免費醫療、免費教育、"一彈一星"的卓越成就,與他們的自豪驕傲聯繫得最爲緊密。

  我願意理解這將來的一切。

  去朝鮮前,一口氣又把下載的10多部關于朝鮮的紀錄片看了一遍,甚至把韓國電影《抉擇》再看了一遍。這部正面描寫在韓國被判重刑的北方政治犯在獄中頑强抗爭的電影,雖然你會覺得獄中鬥爭方式與中國過去同題材片子如出一轍,但比之中國電影的浪漫化加工,該片極爲寫實的表達方式,將這種監獄中的殘酷性體現得淋漓盡致,是我近年看過的影片中最令人窒息的。片中人物時刻忍受著逼仄囚室的壓抑、渴望親人渴望自由的煎熬、獄卒的折磨,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居然靠著互相鼓勵和牢固的信念理想,幾十年頑强地堅持了下來。

  《抉擇》傳遞的痛感乃在電影之外。因爲在我看,這部片子中描述的人最殘酷的命運幷不是忍受漫長的牢獄生涯,而是在忍受了漫長的牢獄生涯後,竟然獲得自由,願這些活下來的英雄,幸福地永遠不知道真相。

http://tbmhx.blog.163.com/blog/static/26291282010492345561/

歷史老師,該當何罪?(南方周末)

歷史老師,該當何罪?

記者 朝格圖 平客 實習生 魏娟 陳剛

  中學歷史老師袁騰飛的課有別傳統,授課視頻在網上瘋傳,有無數自稱"藤枝"的粉絲爲他傾倒,同樣有人舉報他"涉嫌顛覆國家"。由此,一個小人物引爆一場大爭議

  他說:歷史教科書可以燒了。在他的課堂上,鄧世昌的狗"可惜了",林則徐"不够環保",對秦始皇、洪秀全乃至現代人物都有非正統評價

  儘管"廣度達到960萬平方公里,深度却只有1厘米",但袁提供了區別于官方教學的另一種歷史叙述的可能性

  在被校方"警誡談話"之後,他從公衆視野中消失。北京警方專門爲此澄清:沒抓袁騰飛


  "袁騰飛幷未遭到拘捕。"近日媒體報道,北京警方專門發表如上聲明。

  "我怕槍打出頭鳥。""史上最牛歷史老師"袁騰飛在2009年8月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了對自己的"擔心"。當時,他的授課視頻在網上被瘋傳已經一年有餘,累計點擊3000萬人次,出了名的袁老師對自己的走紅有點擔心。他說自己大學時代的恩師于友西也告誡他:"不能太過了。"

  現在,顯然有人認爲袁騰飛"過"了,而且,"過"得不是一星半點。

  五一長假一過,網上忽然傳出對袁騰飛的封殺令,一些視頻網站删除了袁騰飛的部分視頻。境外媒體也紛紛報道,使用了"遭封殺"的字眼,而實際上,被"封殺"的袁騰飛依然出現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著《兩宋風雲》。

  接下來,袁騰飛的經歷比他講述的歷史更加傳奇:

  5月6日,網上傳出袁騰飛被捕的消息(後經確認,其實那是一次校方的警誡談話)。同日,出版商沈浩波在博客上發表《告袁騰飛書》,指控袁騰飛拿了錢翻臉不認賬。

  5月9日下午兩點多,十幾個人來到袁騰飛兼職的北京精華學校找袁騰飛理論,被校方阻攔。當晚,"袁騰飛"從網上告知公衆,他現在很好,要"相信黨,相信人民政府"。

  此後,袁騰飛被捕的消息在網上愈來愈熱。14日,北京警方發表聲明,稱袁騰飛幷未遭到拘捕。這一天,同樣具有爭議性的韓寒發表博客挺袁。

  15日,有人傳出袁騰飛被封殺有幕後黑手。

  16日,一份被確認僞造的"袁騰飛聲明"在網上被瘋傳,語調悲情,言辭激烈。

  17日,袁騰飛在上海世博會的照片"外泄"。

  此間,除去發表言簡意賅的聲明,袁騰飛一直對媒體保持沉默,拒絕接受任何采訪。他的兩個手機號均已持續"不在服務區"。

"警誡談話,深刻檢查"

  5月17日星期一,袁騰飛幷未出現在他所屬的單位北京海澱教師進修學校三樓的辦公室裏。12天前,正是這所學校的兩位領導針對他的"錯誤言論"進行了警誡談話。

  除責令其做出深刻檢查,深刻認識言論的嚴重錯誤之外,同時要求其今後停止一切在民辦培訓機構等授課活動,"將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一位校辦工作人員說,針對他的調查正在進行當中。事實上,輿論中央的袁騰飛本人幷未如傳聞中悲觀。據一位熟悉他的人透露,他心態不錯,樂觀而自如。此前兩天,他去上海參觀了世博會,17日當天正在返京途中。

  網上指責袁騰飛的帖子充滿了嘆號,從5月初開始彙集在烏有之鄉和另一些網站。批評者大多以確定不疑的口吻,指控他和他身後存在的支持力量反社會主義、仇恨國家、違背師德。

  在這些被稱爲"文革十年"的視頻中,他在課堂上將三年自然灾害的國內外死亡人數作出對比,對于自然灾害的說法,他提出是人禍;對于反右,由7個右派擴大到56萬人,擴大8萬倍,他說"這本身就應該徹底否定"。對這段時間內多位歷史人物的評述,他語出驚人,直言不諱。

  5月初,海澱區政府網站出現投訴信,投訴信將袁騰飛描述成一個"歷史唯心主義者"。現實中,聲討者也在行動。拍攝全國各地唱紅歌的團體、走了三十多個城市的廣告策劃界人士"平常居士"是其中一個,他堅信"袁觸犯了法律,違反了憲法和黨章。應該對他繩之以法"。

  "平常居士"說,5月9日正在香山唱紅歌的十幾個網友,來到北三環袁騰飛兼職的北京精華學校,"袁騰飛顛倒了是非黑白的歷史觀","給全國人民公開道歉,幷到相關法律單位伏法認罪"。學校工作人員將這些人擋在了四樓門外。

  一位精華學校的老師回憶,聲討者總體理性而平和,但也說了一些"這樣的老師不合格,你們學校想不想辦了"的威脅之語。袁當時在上課,得知後他幷不在意也不憤怒,"他覺得沒必要"。

  而在百度"袁騰飛吧"、人人網、豆瓣的"袁騰飛小組"內,支持的聲音則占了上風。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袁教過的部分學生,其中一部分認爲他的一些話"說過了",而另一些認爲他說真話幷無不當。

  王自有(化名)曾是袁的學生,力挺袁騰飛,激烈反對討袁派:難道照本宣科就是好老師嗎?難道講課時能讓學生睡倒一片的老師就是好老師嗎?能讓學生不被標準化的思維定式所禁錮的老師就是好老師,能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去獨立思考的老師就是好老師。"無論對錯,它(指袁騰飛的歷史觀)至少告訴我們歷史除了課本還有另一種解讀的視角,它告訴我們不能一成不變地思考問題,它告訴我們權威也是可以被挑戰的"。

  在挺袁的聲音中,西南民族大學講師、自由撰稿人宋石男的說法頗爲流行。

  在《評"袁騰飛被管事件"兼論"袁騰飛現象"》一文中,宋認爲袁騰飛幷非思想家,"談論歷史的廣度達到960萬平方公里,深度却只有1厘米"。在宋石男看來,袁騰飛普及的不是知識,是另一種歷史叙述的可能性,構成了對官方一元史學及歷史教學的挑戰。

  宋石男將袁騰飛看成是啓蒙者,他與官方决議也不矛盾,"譬如對文革問題,他的抨擊,也基本在建國以來黨對若干重大事件的决議的範疇中"。

  不惟民間,央視百家講壇仍在播放袁騰飛的《塞北三朝》。5月16日人民網强國論壇發出了一篇叫做《袁騰飛的存在顯示了社會的進步》的帖子,以社會視角審視袁騰飛事件:"講壇依舊開壇,說明了不僅言論自由,學術也是自由的,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人不珍惜這一難得的平臺,在上面信馬由繮,而社會也容忍,說明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幷不是說說而已。"文章最後說,"袁騰飛還活著,就意味著我們這個時代的進步。"

  "說他思想混亂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問題,教育不可能給學生建立一個'花園',必須告訴學生,這裏有花有草,還有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較早在網上看到過袁騰飛講歷史課的視頻,他認爲,作爲一名中學歷史老師,如何能讓學生對歷史感興趣,是很重要的,顯然,袁騰飛做到了這一點:"老師講課的時候用不著字字斟酌,每一句都正確,這個沒什麽。"同時,張鳴對袁騰飛出書的方式(根據課堂錄音整理修訂後出版)有不同看法:"作爲一個寫作者,我覺得應該嚴密點好。"

"優秀教師"變身"最牛老師"

  袁騰飛最早的網絡視頻出現在2008年5月,網絡開始流行授課視頻中的段子,每段幾分鐘,傳到網上被頻繁轉發,袁騰飛由此被稱爲"史上最牛歷史老師"。他的粉絲們稱爲"藤枝"。

  視頻中,他這樣闡述秦始皇的勤政——秦始皇一開始還是很勤政的,他每天早起洗臉刷牙之後看600斤奏章。別怕,當時奏章是寫在竹簡上,要是看紙的,600斤能看死他。他讓在寢宮裏擱一個秤,每天秤約600斤,不看完不休息,累得手都翻不動竹簡了,拿綢布條挂到脖子上吊著翻,太累了!對于古代昏君,他的描述引來課堂上的哄堂大笑——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多半嬪妃一大票。其中數量最多的,一千多個,沒有名字只有編號,今天從零零一睡到零零七,明天從二百三睡到二百五。

  高考臨近的最後一課,他給學生"放羊",在課堂上唱起了京劇小段。他告訴學生,高考結束,可以把歷史教材燒掉,但還是有不少學生扔了其他課程的教科書,單留下了歷史課本。

  二十年前的1990年,告別高中歷史書的袁騰飛保送進入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昔日師友和學生叙述中,課堂下的他簡單和謙遜。而在講臺上,他尖銳而靈動。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于友西是對袁騰飛有重要影響的人,袁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是正式拜過師"的,語氣中充滿敬意。于友西的人生跨越民國與新中國,袁騰飛說老先生身上有那種老學者的風範。

  5月初,于友西在美國的女兒忽然打電話回家,說看到新聞說袁騰飛"出事兒了","被封殺了",于友西立即給另一個學生打電話詢問,後確認這只是謠傳,于是放下了心。

  于友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大學時代的袁騰飛對年份的記憶脫口而出,异常準確。人很低調,幷不張揚。口才出色的他在畢業之前的實習授課中以高分通過,展現出成爲一名優秀教師的禀賦。于友西說,袁大學畢業時對是否當歷史老師相當猶豫。

  袁騰飛本人也曾對南方周末記者袒露當時的猶豫。大三時,他曾嘗試推銷保險,但幷不順利,他悄悄算了筆賬,公司險,自己不認識大人物,拉不到;個人險,那麽低的提成,還不如當老師划算。由此進入首都師範大學附中,成爲一名中學歷史老師。

  最初的教學相對保守,受到了學生的冷遇。還是學生給了他啓發,課堂上他講到甲午戰爭,說鄧世昌想殉國,他養的狗咬著他的髮辮往岸上拖,他把那狗摁到海裏,一塊兒死。孩子們說,那條狗可惜了。

  講到林則徐虎門銷烟,他說在海邊挖池子,海水引進來,投進石灰和鴉片攪拌,起化學反應後,殘渣排進大海,學生們在下邊的大喊,"老師,林則徐不環保"。此後"林則徐不環保"也成了他的包袱。

  袁騰飛幷非草根,相反,他師出名門。恩師于友西是國內從事中學歷史教育研究的泰斗級人物,他們的交往頻繁而緊密。自從16年前三鞠躬成爲于的關門弟子後,袁騰飛每有疑惑也要尋求于友西的指導。"外界對他瞭解不多。他總是低調而彬彬有禮。"于友西說。子女在國外的于友西一次腎病住院後,陪在身邊照顧的就是袁騰飛等弟子,夜裏就睡在身側。

  高中歷史老師袁騰飛曾是首都師範大學附中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曾獲得全國教學比賽的一等獎,不僅是海澱區歷史學科的帶頭人,也爲高考命題,編寫教材。

  首師大附中的校長石彥倫曾撰文研究袁騰飛的教學方法,"講得生動、豐富、靈活,效果理想"。2007年,袁騰飛告別了工作了15年的首都師範大學附中,調任北京海澱教師進修學校。

嬉笑怒駡即成名

  "哪兒給我發養老金,哪兒才給我報銷醫療費,這個我得分清楚。"袁騰飛所說的這個地方是他如今的所屬單位,北京海澱教師進修學校。而北京精華學校是一所補習性質的學校,袁騰飛只是那裏的兼職教師,正是這所學校課堂上的授課視頻被傳到了網上。

  幾年以前,有一次他幫別的老師到這裏代課,從而被這家爲高中學生提供輔導的學校看中。精華學校的劉娟是袁騰飛的策劃老師,她的專業是化學,"看了一個月的他的歷史課視頻,一下子迷住了"。

  那些叫做《上帝是美國人》、《偷襲珍珠港》、《西藏問題》的簡短視頻于2008年5月發到網絡上。它們攝錄于2006年到2007年,篩選、發布和命名全部出自劉娟之手。她說袁的授課"風格很優酷",因此她努力尋找一些出挑而另類的標題爲學校吸引生源,"我們的客戶是高中學生,學生們一定喜歡"。

  學生們確實喜歡。上歷史課前昏昏欲睡的學生們會從課桌上爬起來,聆聽這位八字腿、黑眼鏡老師的課,一些理科生和老師們也經常旁聽。

  現在上大二的學生李立陽(化名)當時坐在精華學校課堂的第一排,他會用手機拍下袁的授課傳給同學分享。"不止一位同學歷史有進步,其中一個同學原來總是不及格,後來穩定在八十多分上。"

  至今他還記得袁騰飛授課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英國敦刻爾克撤退時,士兵們排隊上船,喝咖啡,井然有序。宋朝的皇帝貪生怕死,與外敵會談不敢過黃河,說忘帶東西了。宋朝科技發達,箭尤其好,把敵軍射成大地的標本。

  最先上傳到youku網的14段視頻,在半個月內的點擊量超過了300萬,其中僅《偷襲珍珠港》在10天之內就突破了50萬。開著紫紅色奧拓車的袁騰飛,以幾個月內數千萬的點擊量,成爲精華學校包裝成功的第一個明星教師。

  外界對于袁騰飛紛亂的評價,李立陽(化名)認爲以偏概全。"事實上那只是他授課的相當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外界都看不到。這包括面對高考的習題和日常講解。"

  幷非所有人都接受他嬉笑怒駡的授課方式。在學生們認識的其他老師,有一部分認爲袁騰飛嘩衆取寵,對此陳則生(化名)同學有自己的判斷,"學生也是有自己的辨別力的,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幷不是他講什麽,我們就信什麽。"他的一個同學買了一本《中國通史》,已經看了三分之一,"他還告訴我們,學歷史一定要看各種歷史材料,客觀看待"。

  循著網絡上的視頻,百家講壇和出版社慕名而來,最初袁騰飛均有拒絕之意。儘管對比課堂的即興發揮,最終出現在鏡頭前的袁騰飛有所收斂相對正式,不過這幷未影響《兩宋風雲》熱播幷創下收視新高。袁騰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電視鏡頭對他來說也不算生疏,SARS期間,由于停課,他曾在北京電視臺爲學生錄製歷史課程。

  同樣在2009年,以袁騰飛授課視頻素材爲藍本整理出版的《歷史是個什麽玩意》大賣,打入暢銷榜單,銷售量以十萬計。李曉川曾參加他在中關村圖書大厦的簽售會,"他看上去很憔悴"。

克制,戒備,謹慎

  在師長的印象中,成爲公衆人物的袁騰飛沒有變化,依舊彬彬有禮,處事謹慎。"參加活動非常挑剔,他的原則是凡是有報酬的都要仔細考慮,而沒有報酬的義務演講儘量參與。"于友西說。

  根據統計,他受訪次數非常之少。去年底曾上過《小崔說事》,面對崔永元的問題,他的戒備之心袒露無餘,"這是個陷阱"。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他也曾多次笑著說:"你這問題有陷阱。"參與一次5個暢銷作家"暢銷書是怎樣煉成的",他第一個發言,說履行完合約他會儘快回到課堂之後,先行離去,以至于後來他的出版商不再安排他的宣傳活動。

  磨鐵圖書公司總裁沈浩波與袁騰飛有過不短時間的接觸,認識了一個與課堂上完全不同的袁騰飛:在生活中不善言談,克制,謹慎,對商業和媒體高度戒備, "說話不越雷池一步"。

  即便小心翼翼,那些困擾文化名人的負面新聞,他一個也沒落下,抄襲、學術漏洞乃至發生在今年的沸沸揚揚的版權糾紛。南方周末記者調查得知,包括他在網絡上的人人網主頁和新浪博客,都不是他親手錄入,而是經營他的機構精華學校和出版公司在運作。

  在網上躥紅的袁騰飛在生活裏却很少上網,也幾乎不看電視。瞭解國內外大事主要靠手機報,他在網上紅了都是遠在加拿大的學生打電話告訴他的。"學生說老師您現在可火了,您到優酷首頁了。我納悶什麽是優酷啊?後來他告訴我,我才明白,我還以爲是學校的內部局域網呢。"袁騰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網上對他的攻擊謾駡與批評,也都是別人轉告他的。"攻擊謾駡的就沒有什麽可說的了。善意的批評大部分是指出我的史料用得不對,這些我都虛心接受,對我來說也是提高。"

  同時,袁騰飛希望申明他的受衆是學生,當初的目的主要是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時候不需仔細推敲,"可到了網上,受衆面擴大了,看到的人就會覺得你在跟我這麽講,我不能接受。我必須得說,這不是給你們講的。"

他和我們不是一個行星的

  袁騰飛在課堂上還有一個措施顯得頗爲"另類",他公開允許學生上課吃東西或者打盹,他甚至會在開課前做這樣一番闡述:"在我的課堂上,餓了可以吃東西,困了你就睡。"

  他記起帶最後一個畢業班的一件事,在軍訓時,他和孩子們相處得很不錯,回校後,學生在校廣播電臺給他點了一首陶哲的歌,學生還特地跑過來告訴他。他的第一反應是,陶哲是誰啊。

  袁騰飛說那些明星對他而言都是火星人,他說他知道章子怡這個名字,但他不知道章子怡長什麽樣子。

  16年的教師生涯幷未讓這位麻辣教師成爲那種與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恰恰相反,袁騰飛說自己十分不善于和學生打交道。他做過7年的班主任,采取的是無爲而治的措施。"就是讓孩子們自個管。發現幾個好的班幹部,讓他們去管,我來跟班幹部溝通。"袁騰飛說自己和學生溝通起來十分困難:"我覺得跟孩子們完全不是一個行星的。"

  在學生王自有的視角中,班主任袁騰飛是一個好老師:他會認真地幫助學生們選擇文理科,幷明確告訴他們,他所講述的是他自己的歷史觀。

  "我這人本身是在歷史這個學科上在這個專業上,我願意花心思,願意去鑽研。其實我更願意跟書本打交道。"袁騰飛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昔日同窗石國鵬回憶,袁騰飛的興趣更多在歷史教學上。他涉獵廣泛幷用大量閱讀充實知識。淘書是他最大的興趣愛好,一次兩人在外地的小書店看到了一本清朝的書,興奮不已,連看了兩個小時。

  "中國古代歷史上,我還是比較喜歡完美人格的化身,比如像岳飛、文天祥,這種道德楷模我還是崇拜的。"袁騰飛有其相當傳統的一面,他認爲社會需要這種道德楷模,讓大家去效仿,"你可以跟他看齊,哪怕5%、10%你做到了,就很了不起了,向善總比向惡强吧。"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天下開太平"是袁騰飛對任何一届學生都要說的話。說完這句話,他會告訴學生們,說前後兩句太難做了,中間的還可以努力。

  網上流傳的視頻段子一直充滿爭議,袁騰飛表示他從來沒什麽壓力:"歷史應該以本來面目面對,如果教材上不提,我也不會提,但是教材上既然提到了,我覺得應該把真相告訴學生們。"

  關于歷史的通俗化,袁騰飛認爲自己處于"小學階段",而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林漢達是中學,到真正的學術是大學。在很多種場合,他都表示出想回到成名前的狀態,遠離紛擾,安心教學。

  袁老師曾反復告誡學生們,永遠不要成爲憤青,不要說沒有根據的話。

  對于那些指責袁騰飛不配做一個歷史老師的聲音,王自有是這麽回應的:記得錢學森先生仙逝前問,"爲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我現在答: "因爲我們教室不允許自由的思想,我們的社會正在扼殺杰出的老師。"

  采訪時記者被各方告知:他一切如常,已做檢討,正常上班,幷且不會缺席精華學校5月23日的課程。

  不過"平原居士們"幷不打算善罷甘休。打聽到袁騰飛22日要去王府井涵芬書店簽名售書,他會跟一些人過去"捧場"。

(注:文中引述袁騰飛受訪內容均爲2009年8月南方周末采訪所得,爲首次刊發。)

http://www.infzm.com/content/45158

報人程益中:南都案和那個時代

報人程益中:南都案和那個時代

作者:潘公凱(Pan philip)

譯者:詹涓

2003年3月召開的中國全國兩會期間,中共官員仍在竭力封堵媒體報道SARS疫情。此刻,在中國只有一家報紙還在不斷嘗試突破封鎖發布疫情蔓延的消息。這就是被中共官員輕蔑稱爲小報的《南方都市報》,廣東省的一家區域性日報。像中國所有報紙一樣,《南方都市報》也隸屬中共党産,總編輯由中共委派。此時,和廣東所有主流報紙一樣,《南方都市報》被要求按照中央宣傳口徑報道SARS已被完全控制的新聞,一字一句都不得更改,這就是中共通常强調的宣傳紀律。與廣東省絕大多數的編輯記者一樣,這份報紙的編輯記者也知道,他們被迫放在頭版的關于SARS疫情被撲滅的消息幷不真實。參與這場騙局令他們痛心,不過這幷不是他們與身爲宣傳工具的同行們不一樣的地方。在這個國家的媒體裏,有許多男人女人都夢想著想要做點事情,而不是單純宣傳和重複當局的謊言。令《南方都市報》這張以通俗的版式和圖片著稱的報紙與同行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編輯們不願意放弃報道真相的機會,而且他們往前深入走了一步。

在對SARS的報道已被嚴格控制之後,這份報紙的編輯們開始尋求方法,想要對這個起源于其它地區的疫情做更真實的報道。他們想要彌補過去被迫發布虛假消息給公衆帶來的困擾和傷害,向官僚機構顯示其態度。幾周後,他們的機會到了。在北京如期召開人大會議的第一天,該報其中一個前去報道會議的記者攔住了衛生部的一個副部長,向他提了幾個問題。這位副部長說話相當謹慎,但仍然露出了點口風。第二天,這份報紙打破了宣傳部門對SARS報道的禁令,在頭版刊登了一條消息,指出當局已邀請國際專家來幫助其進行對疫情的研究。這是一個小小的突破,編輯挑這篇文章放在頭版,是想淡化其藐視宣傳部禁令的衝擊力。但讀者翻開報紙,在內頁却可以看到一整頁直接挑戰當局對SARS立場的報道。報道引述衛生部副部長的話,承認疫情幷未"得到控制",因爲目前還不清楚疾病的起因和治療辦法。此外報道還引用這位官員的話說,領導應向公衆提供未來疫情爆發的更多信息,以此來防止謠言傳播,比方說此前廣東曾傳說醋和其他民間驗方可以預防疾病,以致群衆瘋狂搶購。

不小心走漏了風聲的是這位官員,可中共指責的却是《南方都市報》。宣傳沙皇們認爲,報紙編輯不應追求報道真正的新聞,不能將副部長的話照登出來;比起發布SARS方面的新聞,現在更應該做的是宣傳好兩會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尤其震怒。這位保守僵化的政客是在朝鮮拿的大學文憑。在北京與廣東省的記者開會時,他大發雷霆,沖著《南方都市報》記者大喊大叫,指責廣東的媒體太不聽話,需要好好管一管。他認爲他在北京參加每年最重要的黨內會議時,《南方都市報》的報道令他蒙羞,他命令手下要嚴肅處罰這份報紙,同時他要求該報召回報道兩會的記者,準備面對一次大掃蕩。

這幷不是《南方都市報》第一次惹惱黨內高層,所以報紙的領導人已經知道該怎麽做才能生存下去。他們迅速上交了一份檢討書,承認犯了嚴重錯誤,幷且提出了防止此類事件不再發生的幾點計劃。他們表示,寫這篇SARS報道的記者已被開除,將報道放到頭版的編輯也被停職。承擔最終全部責任的是該報總編輯程益中,一個在中國報界的後起之秀,而他業已被降職處分。這份措辭嚴厲的檢討看來是安撫住了黨內的頭頭們。似乎沒人注意到,這個被開除的記者仍然在爲該報寫稿,不過換了個署名被停職的編輯繼續天天來上班,不過換了個上班時段;而程益中也依然在管理著這份報紙,不過換成了執行總編輯的頭銜。幾個星期後,關于 SARS的謊言被揭開,看起來《南方都市報》一直以來都是正確的。而新任總書記胡錦濤則公開譴責謊言,承諾要令政府政務更公開透明。雖然中共對SARS報道的審查禁令一直未曾放鬆,但媒體內部所有人都知道,政治風向已經有點轉向了,疫情可以得到更自由的報道。程益中指引員工開始大量報道以前無法報道的新聞。SARS報道重返報紙頭版,而更大的新聞還在後面等著,程做好了準備,發布一條令該報此前的越界行爲顯得無足輕重,令中共與該報關係走向拐點、進一步惡化的新聞。

……

他是一個瘦削精幹的男人,清澈的雙眼直指人心,外表英俊,嘴角帶著狡猾而又自信的笑容。在辦公室裏他穿著隨便,通常是普通的T恤襯衫加牛仔褲,他本來已經就很年輕,但面貌看起來比實際年紀更小。他當時只有35歲,可能是中國最年輕的主流日報總編輯。可是當外人來到《南方都市報》編輯部時,他們很少會把他誤認爲是記者。雖然身材不够魁梧,面貌又顯得年輕,可他身上散發著激情和一種天生的權威感,甚至會令更年長也更有資歷的編輯記者也對他油然而生敬意。

從被南方日報報業集團,也就是後來創辦《南方都市報》的國有傳媒集團公司聘用的那一天起,程益中就與衆不同。在一間滿是城裏人的屋子裏,只有他是安徽來的農家子弟。他常常引以自豪的是,中共的創始人之一陳獨秀和詩人海子,是他的懷寧縣老鄉。在南方日報新分配來的大學應届畢業生中,他是唯一坦承參加過1989年民主示威游行的人。他過去就讀于中山大學中文系,那是中國南方最有名的學府,在大四時,遍及中國各個城市的學生游行示威,聲援天安門運動。絕大多數同學後來都否認參與過游行,而程益中在接受南方報業集團面試時,却承認他參加了學生運動。而在當時,南方報業的領導們跟上級表示,集團沒有一個員工參與示威游行。這樣的表態現在看來站不住脚,但在接下來的一系列迫害行動裏,它却可以給他們一些政治庇護。假如他們聘用了程,那麽他們就沒辦法再將謊話編圓了。可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們最終還是雇用了他。

這幷不是一個特別驚人的决定。在中國墨守成規的媒體版圖裏,以思想開放著稱的南方報業集團是一塊綠洲,在身爲宣傳工具的同時,却也在不斷試探底綫。旗下最大膽的媒體叫《南方周末》,它證明了報紙在受到嚴厲審查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進行客觀公正的報道,保持優雅的文風,幷因此贏得了讀者的歡迎,也激勵了各地的記者。在中共的組織架構中,南方報業集團是宣傳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在黨內有著一張各個利益團體結成的網絡,這個集團在這個網絡裏同樣占據著一個特殊的地位。從意識形態來看,它是中共民主自由派的陣營。自從1957年開展的百花齊放運動以來,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前任領導就開始創辦與黨內主流聲音有所不同的報紙,即《羊城晚報》。其中一位創始人强調說,假如政治氣候不允許記者永遠講真話,那麽,他們至少應當拒絕說謊話。一代又一代,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編輯記者們都在努力達到這個標準。

廣東位于中國東南沿海,製造業發展迅速,在這裏,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也是中共的一個重要宣傳利器。廣東有一億人口,是中國人口最多、最富有,而且也是除了西藏和新疆這種民族地區之外,思想最獨立的地區。自毛澤東以降,中央政府一直都想要加强對廣東的統治,因爲廣東人習慣于接受來自附近的香港,而非遙遠的北京的訊息。部分原因在于廣東有著與外界交流的長期傳統——外國商人在其港口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而一波又一波廣東移民也在亞洲和西方社會站穩脚跟——中共黨內的教條主義者因此一直對廣東持懷疑態度,于是長期以來委派外省人來這裏做高層領導。但廣東人却以獨特的身份而自矜,成長爲一股不易妥協的政治力量。在1980年代,廣東人成爲市場改革的先鋒,在北京當局還未應允的情况下,就開始力主進行改革。

對于像程益中這樣,暑假在安徽的稻田裏,幫助家人耕作的大學生來說,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是個新的天地。他嚮往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一方面是因爲它的名氣,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他想要留在廣州,這座位于珠江邊、經濟興旺發展的省會城市。他被安排擔任《南方日報》文藝副刊的編輯,這份報紙是集團的核心出版物,最堅定的黨的喉舌。他大學時的一個同班女同學在這份報紙的另外一個部門工作,後來兩人結了婚。半年後,《南方日報》派他去湛江擔任駐站記者,這是廣東省的一個海濱城市,南海艦隊的總部就設在這裏。他很快就有了名氣,成爲報社當時最多産、也最有進取心的記者之一。他報道了很多社會問題,比如鄉村宗族之間綿延不斷的衝突、官員腐敗和社會不公,他尤其熱衷報道當地官員收受賄賂、修建豪宅、徇私枉法的貪腐情况。他時常寫些文章,會讓編輯覺得太敏感,沒法發表。編輯會把這類稿子轉到內部參考,供官員審閱,或者乾脆斃掉。程益中勉勵自己,既然是做這樣一份工作,碰到這類情况也是難免的。此刻,他還未完全成爲後來那個理想主義的新聞工作者,他也會告誡自己,畢竟他所服務的報紙已經比大多數其他報紙都要更好了,而且新聞工作者的處境看來也在不斷提升。在湛江的駐站記者工作告一段落後,1991年8月他被召回廣州總部,擔任文藝部特刊版的責任編輯工作。他野心勃勃,責任心强,工作勤勉積極,還入了黨,想要給別人留下好印象。他總是第一個去辦公室,給同事掃地打開水,把來稿和記者稿件整理好,齊刷刷地擺放在老編輯們的桌子上。

在1990年代中期,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面臨經營危機。80年代末風波平息之後,保守派掌權,政治改革被叫停,但鄧小平在1992年進行南巡期間,在廣東停留了好幾站,再次推進了他的資本主義經濟改革進程。諸如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這樣的國營企業被告知,他們不能再繼續依靠政府撥款,必須自謀生路。集團一度想要進軍保健産品業、房地産業和其他領域,但遭遇一系列重大挫敗,最終領導層决定,他們還是應該把注意力轉回他們最瞭解的商業領域,那就是報業。

集團最主要的産品《南方日報》是門賠本生意,而且他們知道幾乎不可能拿它賺錢。這份報紙是中共廣東省委的喉舌,跟所有黨委機關報一樣,它受到嚴格的傳統和條條框框的限制。在1980年代,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曾要求這些報紙在發表文章時,應該使用"人民的語言",而不再是"領導的語言",但在他下臺,遭到居家軟禁後,中共廢止了這樣的要求。《南方日報》這類報紙仍然必須在頭版報道千篇一律的會議新聞和空洞無物的官員講話和官樣文章;至于新聞審查官員認爲不够積極,或者批評色彩太濃重的稿件,則仍然不能在頭版刊登。在每次刊登領導圖片時,他們仍然需要小心地去考量每張圖片大小和規格,以免冒犯了某位大人物,以免傳遞出關于領導人黨內地位的錯誤信號。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編輯部努力想要讓《南方日報》辦得更好,在報紙中注入更多真正的新聞元素,但他們最終只能對陳規舊俗做一點修補,而不可能徹底顛覆。想要賺錢,他們就必須從頭開始創辦一份全新的、打敗陳腐規矩的報紙。新報紙仍然歸國家所有,歸中共控制,但它可以不是徹頭徹尾的喉舌。相反,它可以是一份人們喜歡讀的報紙。假如它能取得成功,廣告和利潤將隨之涌來,中共也將得到一個更新、更有效的影響社會輿論的工具。

程益中當時只有29歲,但南方日報當時的社長想讓他主導創辦這份試驗性的新報紙。管理層希望能找到年輕人參與創刊,而老編輯們對程非常推崇,認爲他不僅有才華有能力,同時還很招人喜歡。這是一次很大的提職——一共只有三個人擔任創刊委員會的成員——程覺得當時自己幷未做好創建新報紙的準備,但他還是很快投入到新的工作,他研究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報紙。集團早就决定,這份報紙將是小開版的報紙,名爲《南方都市報》,程益中的注意力因此放在早前其他省委機關報創辦的這類小報上。接著他寫下了一萬多字名爲《南方都市報基本法》的行動計劃,探討如何才能讓《南方都市報》超越其他所有報紙。他甚至親自設計了新報紙紅黃兩色的報頭。傳統上報紙習慣用領導人的書法作報頭,比如《人民日報》的報頭就由毛澤東執筆,但程益中不希望這張報紙有這個色彩。所以他選擇了古老的魏碑字體,這代表了他對這份報紙的理念:這份報紙應該成爲一座豐碑,它應該曆久彌新,令後人撫今追昔。

1997年1月1日,作爲日報的《南方都市報》上市,程益中任副主編,主導報紙內容。第一期只有16版。當時全報社總共只有不到100名記者和編輯,程益中每晚要花很長時間,自己親自編輯和設計好幾個版。他感覺這份工作讓他備感興奮、心生滿足感。他覺得自己好像正站在原點,將要參與創造一段歷史,他似乎覺得他正在做著的事情,可以落實他在1980年代末參加示威游行時的理想,實現他作爲知識分子報效國家的傳統職責。他看過描寫水門事件的電影《總統班底》的盜版影碟,他想像自己是在打造一份像《華盛頓郵報》那樣的獨立報紙,一份作爲監督者和防止權力被濫用的報紙。他住在由集團提供的公寓裏,房子就在辦公室附近,但他却時常睡在辦公室裏。他妻子抱怨說,有時候會連著幾天見不到他人影。這對夫妻剛剛生了個小男孩,但最讓他寵溺的還是他的報紙。

"我愛我的工作,"程益中告訴我,"它契合我的理念和價值觀,而且我感覺自己是在做一件很大很重要的事情。"

創刊伊始,《南方都市報》在虧錢,第一年虧了超過100萬美元,一些集團領導對這個項目表示了質疑。但程益中很自信,簡直近乎狂妄。在一次會議上,他預測這份小報將成爲全中國最好的、發行量最大的、也是最賺錢的報紙,這話在當時聽來實在遙不可及,不少頭頭們聽後都哈哈大笑。但他們的懷疑,看來只是讓程更加堅定,他在不斷追求改進這份報紙的品質。《南方都市報》打破了一個又一個禁忌,刊登其它報紙完全不可能刊登的稿件,那些人們真正想要去看的報道。它在頭版刊登國際要聞,而傳統的黨報從來不會這麽去做。當黛安娜王妃在巴黎死于一場車禍時,其他報紙只刊登了短訊,而《南方都市報》用四分之一的報紙版面報道了這起事件,令新聞界嘩然。當關于克林頓總統與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的醜聞被斯塔爾報告揭露後,《南方都市報》用10個版刊登了報告節選。在審查此稿時,宣傳部官員表示極爲不滿,形容這份報告"太粗俗",但程益中希望讀者在看到它時做一個對比,因爲中共有不少官員做的事情更醜陋,但從未被報道出來。不過在其它時候,這份報紙同樣也會被迫充任黨的宣傳工具。當北約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時,該報用12個版的文字和圖片,報道轟炸事件以及在中國各地爆發的由當局暗中操縱的反美示威游行。

程益中的理念很簡單——他問自己想要看什麽,然後就會讓記者去寫。《南方都市報》是中國第一個提供每日消費資訊版塊的報紙——周一汽車,周四房地産。在1998年世界杯决賽期間,這份報紙出奇制勝,連續43天,每天做8個版的世界杯報道,令這個爲足球而顛狂的國度爲之驚喜。程益中本人自上大學起就是電影迷,他當時也寫些影評文章。他最喜歡的電影是《肖申克的救贖》。

雖然《南方都市報》在體育和娛樂版塊非常搶眼,但程益中也知道,他必須爲讀者提供另一種他們渴求的稀缺元素——那就是可以監督權力和批評政府的新聞報道。做這樣的報道確實有市場因素在裏面,但跟利潤同樣激勵程益中的却是新聞工作的準則。在每周的員工例會上,他不斷地提醒記者,他們是在爲大衆服務,鞭策他們要成爲政府官員和權貴的監督者。當編輯記者問他,某篇稿件或新聞太敏感,是否應避免發表或報道時,程益中總會非常惱火。他不能容忍編輯記者自我審查、充任宣傳部官員的角色,他認爲這非常糟糕。他希望編輯記者任何時候都要想方設法越過障礙,全力以赴爭取把新聞發出來,而不要去自我審查。在他的指引下,《南方都市報》開始以關于犯罪和腐敗問題的社會性批評報道而聞名。在一篇內部交流中,他對一篇指責妓女賣淫的稿件提出强烈批評,指出報紙應該爲弱勢群體講話,妓女也是需要保護的弱勢群體,大家有本事就要去監督和批評有權有勢者。在中國,其他報紙打的是安全牌,只做外省的批評報道,只批評老百姓的陋習和差錯,避免激怒當地官員。而程益中則不遺餘力地把批評的矛頭對準廣州和廣東其它地區,因爲這裏才是《南方都市報》讀者大本營。在創辦早期,《南方都市報》關于當地餐館使用潲水油的調查報道和廣州空氣嚴重污染的報道引起軒然大波。廣州官員極其震怒,跟省委宣傳部抗議說,《南方都市報》的報道損害了廣州市的形象。但程益中冷靜地維護這篇報道,對宣傳部門表示,當地官員之所以如此動怒,是因爲報道揭露了他們的無能和工作失誤,要說報道損害了誰的形象,那也只能說損害了必須對此負責任的官員和部門的形象。

軟硬結合的新聞模式,令《南方都市報》在讀者中迅速走紅。創刊第一年年末發行量是8萬份,到了次年底就竄升至近40萬份。在1999年,發行量超過60萬,廣告開始大量涌入,報紙第一次賺到錢了。2000年,這份報紙成爲中國最厚、同時也是賣得最貴的日報,72個版售價12美分左右。發行量迅速突破100萬大關。程益中被提拔爲總編輯。他的好友,一個名叫喻華峰的廣告銷售人員,成爲頭牌業務員、該報總經理。這兩人都很年輕,但這份報紙的員工更年輕。2200名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7歲,資深編輯的平均年齡也只有33歲。

對程益中和他的同事們來說,這是個興奮莫名的年代。《南方都市報》從一個成功躍向另一個成功,成爲中國最賺錢、閱讀最廣泛、最受公衆喜愛的報紙之一。其他黨報也紛紛效仿,創建了類似的以市場爲取向的小報,想要複製《南方都市報》的成功。在談起早年歲月時,程益中告訴我:"很興奮。坐在辦公室裏,我可以聽到報紙成長的聲音。你可以布置一篇文章,刊登它,報攤的銷量就會跟著上去。你知道讀者是在擁抱你的報紙,你也可以感受到你的報紙在越長越大,越長越好。這種感覺特別讓人滿足。" 《南方都市報》用的圖片越來越多,購買了新的彩印設備,搬進了廣州市中心一個更大、更現代的采編中心。此時的程益中沒有太多煩惱,如果說有的話,其中一個就是,由于官僚機構的百般阻撓,他還沒有辦法把南方都市報的霓虹燈招牌挂到新辦公大樓的樓頂上。

成功令《南方都市報》擁有更大的影響力,程益中也在不斷要求記者們更加進取。他對他們說:"在報界,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不依附權力而生存,現在,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做一份有權力的報紙。"但在樹立地位的同時,《南方都市報》也在樹敵。擔任總編的第一年,旁邊的深圳市想要禁止當地報攤銷售這份報紙。這不僅是因爲《南方都市報》的批評報道很不受官員歡迎,也因爲這份報紙正在從深圳本地報紙那裏搶廣告和讀者。程益中和喻華峰組織報社予以反擊,送了一個20人的記者隊伍去深圳,請了1000人,在當地免費派送數萬份報紙。次日,該報頭版頭條爲"《南方都市報》在深圳遭到封殺"。但程小心地將批評集中在掌控深圳報攤的官員頭上,避免直接批評該市頭頭腦腦,還刊登了幾篇恭維深圳的文章。一個月後,禁令終于被取消。

在那些年,閱讀《南方都市報》,是在閱讀一份有態度的報紙。在中國,絕大報紙在報道犯罪新聞時,總會讓讀者感覺,警察局的工作做得很好,違法犯罪者總會被抓住,得到應有的懲罰。而《南方都市報》在報道此類新聞時,却做出了相反的暗示,指出中國執法機構權利被濫用的問題。比方說,有一篇激怒廣州當地官員的文章報道說,一位在工廠打工的年輕女工被綁架,然後被脅迫到廣州市據說整治得很好的區裏賣淫。"我們所有的批評報道都有一個同樣的主題——沒有受任何監督的權力對社會是有害的,"程益中表示。"這只是個常識,但我們的報道要引導讀者去追問,爲什麽我們的體制是現在這個樣子,爲什麽它會出那麽多的問題。"

在報道惹惱了廣州、深圳和其它城市的中共官員時,這份報紙享有一點官僚機制上的優勢。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是廣東省委的組成部分,因此在組織架構上比市一級要高。如果《南方都市報》的文章讓哪位當地領導很不開心,他也不能直接去處罰這份報紙,而是要去跟省裏的宣傳部門告狀。視問題嚴重程度,廣東省的宣傳部門可能會斥責南方報業集團,要求其對《南方都市報》負責人做出適應的處理。在每次被訓斥後,程益中都要被迫寫一篇檢討,檢討其所犯的錯誤,幷且深挖根源。在中國,寫這一類的檢討很需要有點藝術,首先需要評估領導們有多生氣,他們的影響有多大,隨後再提出自我懲罰的方案,以求安撫他們。不止一次,宣傳部門的官員們指責程益中的檢討態度不够誠懇,要求他采取更嚴厲的懲罰措施。有時候對報紙施加的壓力太大,程益中要被迫將檢討或道歉信刊登出來。他很討惡這樣去做,但他知道,想要讓報紙繼續發行,他必須要付出代價。

集團盡一切所能去保護這份報紙,但隨著官員對該報的指責越來越多,態度也越來越强硬,程益中想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方法來對付它們。他請來了一個專家,那是中國內地小城市的一個宣傳官員,由他來執筆寫檢討。這個人完全瞭解上面希望聽到什麽。他也知道何時抗爭,更重要的是懂得何時撤退,怎樣撤退。根據他對形勢的判斷,《南方都市報》可以對上面表示,他們開始進行調查,或者要求某位編輯寫檢討,或者通過扣資金、停職甚至開除的方式對相關員工進行處罰。不過,檢討信裏給宣傳部門領導們看的這些措施,跟南都編輯部裏正在發生的事實沒有任何聯繫。假如南都真的落實了這些懲處,有些記者可能已經被炒了兩次三次,有些編輯也許一年就被扣光了三年的獎金。

程益中在不斷挑戰當局容忍的底限,但他也意識到,有些報道還是會過火。他也知道最大最後的禁忌所在,所以他沒有挑戰一黨專政,或者報道諸如1980年代末這類題材。他憤怒的是,即便如此,中共的官員們也總是橫加阻攔,而且基本都是基于官員自私的個人原因。官員們其實只是爲了保護自己的聲譽,而不是什麽中共的名聲;他們擔心的是自己的仕途受阻,而不介意報紙揭露的社會不公和其它弊端;至于維護社會穩定和政治正確,完全就是自欺欺人的藉口。程益中有時候會開玩笑說:"其實你可以反黨,但不可以去反黨員。因爲一党專政的實質其實就是一人專政,黨只是一些人披在身上撈錢的袈裟,黨只是一個藉口而已,維護社會穩定只是爲他們自己濫用職權爲所欲爲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而已。"

有一次,在一段很短的時間裏,《南方都市報》集中發了幾篇批評報道,因此受到一連串斥責,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鐘陽勝召來程益中和他的編委會成員訓話。程益中對于鐘陽勝這種思想僵化、態度刻板的中共官僚無甚敬意,不過在這3小時裏他沒說一句話。在會後跟同事們一起午餐時,程益中對鐘訓話的空洞乏味和官腔官調,進行了一連串的諷刺調侃。結果在當天下午,鐘的一個手下就打來電話,責備他辱駡省委領導。程益中對此感到非常意外和困惑。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複雜性。程益中猜測這位告密者幷沒有敢將他出格的言辭一五一十地彙報給宣傳部長。但經歷此事,令他意識到在一黨專政的國家,管理一份報紙將面對多大的風險。用他的話來說,他是在"走鋼絲繩",處境"危機四伏"。

但在他有機會打破對SARS新聞報道的管制時,他沒有猶豫。政府强迫《南方都市報》發表一篇明明不是事實的文章,貶低報紙的尊嚴——同時違背了老一輩編輯信奉的是即便講真話不可能,也必須要拒絕說謊話的信條——他想要顯示他們的力量。《南方都市報》業已壯大,他認爲中共官員不會因爲SARS報道而將報紙關掉。他覺得最壞的可能是他們將他開除,而他認爲這樣的風險還算值得。他認爲SARS疫情的報道恰恰是一份好報紙應當去追逐的新聞。

幾周之後,對編輯們放到他案頭的另一篇更冒險的報道,他也持一樣的看法。

最初的新聞源頭,是出現在互聯網的BBS上。拿到消息的陳峰,是《南方都市報》的一個新員工,但在同時,31歲的他也是報社最有經驗的記者之一。這是個身材矮小、很有幽默感的小夥子,剃著小平頭,戴圓邊眼睛,他曾供職《財經》,這是中國最富盛名的商業雜志,此外他還在河南幫助創建了一份報紙幷任常務副總編輯。南方都市報社請他過來加盟深度報道組,這個部門有十幾名有經驗的記者,負責長篇調查性報道。就在上任幾天後,他在網上認識的一個大學生給他留了個短信——她有個新聞綫索想要給他。她說,一個朋友的朋友在收容站莫名死亡。她幷不知道太多細節,只知道死者剛從大學畢業,名叫孫志剛。

陳峰立刻就看出了這篇報道的潜力。收容制度臭名昭著,權威機構借此推行暫住證制度,幷且可以通過收容站,將不想要的在城市謀生的人,通常是農民和沒有生吃戶口的人趕出城市。幾乎每個人都會認識幾個曾遭遇收容的朋友,警察可以隨便在大街上將人攔住,查看他們的證件,假如少了什麽證,就可以立刻將他們帶走。對于權力的濫用,幾乎沒有任何監管政策,而警察常常會在人們幷沒有做出任何違法亂紀的行爲時將他們抓走。被收容的人員通常是被遣送回原籍,但收容站在遣送前,往往會收取費用。假如被收容的人沒有錢,也沒有人出面保他們出去,那這些人就只能在監獄的農田或工廠做活,以此來賺取自由。

陳峰意識到,一個大學畢業生死在收容站,這會是個爆炸性的新聞,但同時在政治上也非常敏感。他不能確定《南方都市報》是否能在收容制度這個問題上發表任何文章。從以往的經驗上他可以知道,大部分媒體都會明確避開任何對于司法機構的批評報道,公安局、法院、監獄,這些都是中國媒體禁忌性的話題。但當陳峰跟編輯說了孫志剛之死的事情後,編輯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就囑咐他繼續調查下去。他對此印象深刻。這正是他來廣州的原因——去爲一個有勇氣、有影響力,做真正的新聞的報紙工作。

陳峰沒花多久,就找到了孫志剛的家人。在孫志剛死後兩星期,他的父親仍在廣州,想要尋找兒子死去的原因。他是湖北鄉下的農民,官員根本沒把他當一回事。他們只告訴他,他的兒子是因爲心臟病突然死亡。但其父堅稱,孫志剛身體一直很好,而且剛剛27歲。他在收容站遇到了什麽?警察又究竟爲什麽要拉他去收容站?孫志剛才搬來廣州,有一份平面設計師的工作,而且據他父親說,他的一切證件都齊全。陳峰于是建議孫父找一個律師,請一個法醫,先做尸檢,取得法律方面的證據。

隨後陳峰找來一位同事與他一起進行報道。王雷從長相上基本是他的反面,他又高又瘦,留長髮和山羊鬍子,但兩人對好新聞的熱情是一樣的。兩個記者一致認爲,如果不能確定孫志剛的死因,那這篇報道就很少有下筆之處。當孫父打電話來,表示在廣州沒有一個律師願意接下這個案子時,他們鼓勵他繼續找下去,幷且强調尸檢的重要性。他們說,假如沒有一個確切的結果,報社就沒法幫助他。與此同時,他們開始收集證據——警方記錄,醫院病歷,所有當局願意讓孫父複印的資料,但這當中沒什麽有用的材料。到了4月中旬,也就是他們著手調查三周後,陳峰接到王雷的電話。孫志剛原先的同學籌集到了尸檢的錢,他的家人將驗尸報告的結果複印了一份給他。這個年輕的平面設計師是被人毆打致死。

陳峰沖回編輯部,跟王雷一起研究驗尸報告。他們花了點時間,才弄明白了裏面的醫學術語,但結論很清楚。孫志剛的身體大面積,包括胳膊、雙腿、肋骨和後背遭受到了劇烈衝擊。衝擊極其劇烈,導致他陷入休克,身體器官衰竭,因此致死。兩個記者帶著他們手上的所有材料,見了《南方都市報》的分管新聞的編委楊斌。楊斌立刻告訴他們繼續跟進這條報道,幷且給出了兩條明確的指引。第一,他告訴他們要特別小心,每一個細節都必須準確無誤。如此敏感的新聞報道,不容有一個細小的錯誤。第二,他讓他們要儘快完成調查,在宣傳部的人聽到風聲、禁止他們報道此事之前將文章做出來。《南方都市報》可以將文章儘快刊登,這是因爲中共不可能安排一個新聞審查官部隊,在上攤前閱讀每篇文章。宣傳主管部門的做法是依靠記者自查,同時定期針對特定題材下封口令。蔑視上級指引,這自然很危險,但假如能在下禁令前快速行動起來,那報紙就可以聲稱他們幷沒有蓄意違反任何禁令了。

楊斌幷沒有跟兩位記者提出,他們的這篇報道太敏感,也許沒法刊登出來。但在午飯時他見了程益中,跟他提及了兩位記者的發現。他很擔心,因爲《南方都市報》已經跟廣州的公安和其他執法機構結下了梁子。這都是些很危險也很有實權的機構,到目前爲止,他們只是通過跟宣傳部門的頭頭施加壓力,來表達其憤怒。但一篇如此有份量的關于收容體制的文章,將會令對方采取更有力的報復手段。這篇文章的時機同樣有問題。程益中和《南方都市報》因爲違反了SARS的宣傳禁令,已經如履薄冰。從技術上來講,他甚至已經不再是該報總編了。但程益中覺得這篇報道太重要了,忽視不得,于是告訴楊斌一定要將報道發出來。

兩個記者動作很快,開始分頭行事。陳峰去見了法醫,對方很緊張地解釋說,從傷勢來看,孫一定是遭受到了殘忍的毆打,而且毆打應該發生在他死亡時間72小時之內。王雷則裝作孫志剛的親戚,去了收容站的醫院,他在那裏詢問了相關工作人員,幷且錄下了他們的種種搪塞之辭。他們還采訪了孫志剛的家人和朋友,他的室友和老闆,大家共同整理出了孫志剛生命最後幾天的時間表。他是在不到一個月前來的廣州,在一家制衣公司工作,跟一個朋友住在一起。在被拘當天晚上11時許,他給室友打來電話,說他在去網吧的路上被兩個警察攔了,因爲他沒有隨身帶任何身份材料,所以他們要把他帶去當地的派出所。這位室友立刻就帶著孫志剛的身份證和錢想要去保他出來,但警察在放走了其他被收容人員後,却不肯放孫走。其中一個警察表示,他們有權决定該留誰該放誰。後來室友在收容站裏看到了孫志剛,悄悄問他是不是得罪了警察。孫志剛回答說他跟警察說了幾句話,但幷沒什麽大問題。第二天,一位朋友接到了孫志剛打來的電話,此時他的語氣聽起來很害怕,說他要被送去收容站。這位朋友給孫志剛的老闆打了電話,後者去了收容站,想要把他保出來,但他也被拒絕了。第三天,孫志剛的朋友們得知,他已被轉去收容站醫院,于是想去探望他。醫生不許他們去看,說是只有他的家屬才能來保他。而當在被收容的第四天,朋友們再給醫院打電話時,他們說,他已經死了。

陳峰和王雷將對公安部門的采訪安排在了最後。他們去采訪了派出所、收容站、醫院和公安局,沒人開口跟他們說話。唯一接受采訪的是市局負責管理收容制度的一個小官僚。陳峰沒有預約,直接找到了他的辦公室,發現這人正在電腦上玩撲克游戲。他同意擱下游戲接受采訪,但他表示他"99%確信"孫志剛在收容站沒有受到毆打。他表示,在收容站和醫院病房裏都有攝像頭,所以假如真有毆打的話,上面的人也應該會發現幷且制止。可在陳鋒表示想看看監控錄像時,這位官員却表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陳峰和王雷回到辦公室時,已經是下午5點多了,他們本打算第二天再寫這篇文章。巧的是他們碰到了楊斌,而楊斌問他們采訪進展到哪一步時,他們提及在當天上午采訪了警察局。楊斌的臉立刻沉了下來,他告訴記者們,他們應該在最後一刻再去聯繫公安,以防警察局一個電話打給宣傳部,禁止這篇文章刊登。隨後他讓他們坐下來,立刻開寫這篇報道。他希望當天晚上將稿子登出來。

陳峰和王雷沒吃晚飯,奮筆疾書,在晚上9點半寫完了文章。他們講述了孫志剛的朋友曾如何努力想要將他保出來。他們不厭其煩,詳細介紹了孫志剛身上的多處傷情。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警察將他扣在收容所,這種做法是否正確。他們指出,只有無家可歸者、失去經濟來源者,以及沒有身份證的人才是收容的對象,但孫志剛的朋友已經向警方提供了他的身份證件,證明了他既有居所亦有工作。這是篇讓人印象很深刻的新聞報道,筆法生動,情緒克制。一直是在文末,陳峰和王雷才開始引述親友的話,描述孫志剛是個怎樣的人:他很有才華、工作努力、爲人固執。在文章後面,他們配了一張孫志剛家人從湖北小鄉村來到廣州的照片,展示了他在讀書期間拿到的獎狀。文中引用了孫父的原話:"他是我們家鄉出的第一個大學生。如果沒有讀過書,不認死理,也許他也就不會死……"

楊斌在報紙內頁給這篇報道留了兩個版,在頭版下方放了一個大標題:"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下方加了一行小字:"大學畢業生,27歲,在廣州街頭被收容三天后死亡,尸檢結果表明,事主死前曾遭毒打。"

再過幾個鐘頭,印廠就要開始印刷次日的報紙了。當夜班編輯讀到孫志剛一文時,他猶豫了一下。楊斌告訴他,程益中已經看過這篇文章幷且批准見報,但夜班編輯還是想讓總編輯再最終考慮一下。假如改變主意的話,撤版還來得及。可在夜班編輯去程益中的家中找到他時,程益中還是下令,堅决刊發此文。

……

程益中十分清楚這篇報道將會引發多麽大的震動,他一夜無眠,迫不及待地等待報紙出街。他相信全中國的人都會談論此事,在離開辦公室前,他特意提醒下屬,要儘快把報道傳給新浪網和搜狐網的編輯。這兩個門戶網站的讀者超過了中國任何一個報紙或雜志,同時,因爲它們屬于私人公司運營,在面對新聞審查時回旋的餘地要更大一些。雖然兩個網站不得進行新聞采訪,但可以刊登全國各個公開發行的媒體上的文章。網站在全國擁有巨大讀者群,因此可以吸引人們關注新聞事件,影響社會輿論,幷且可以用黨報所不具備的方式進行公衆議程設置。像《南方都市報》這類的報紙興起,已經改變了中國的媒體版圖,而互聯網助推幷加速了這一進程。程益中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互聯網的潜力,《南方都市報》與新浪和搜狐建立了合作關係,每天淩晨2點鐘左右,《南方都市報》都會將最好的稿件提供給對方。而在這兩家網站首頁放上《南方都市報》的新聞報道時,點閱率開始攀升。網絡加大了報紙的影響力與衝擊力,而且在內容上網後,宣傳部門更加難以禁止其傳播。程益中知道,一旦孫志剛之死的報道上網,就不再僅僅是一宗只會讓本地官員跳脚的本埠新聞。這將是個全國性的報道,擁有全國讀者的關注,在全國掀起反響。而這正是他所希望的。

《南方都市報》曾經報道過其他重大新聞,可對孫志剛之死這篇報道的反響,是程益中在此之前見所未見的。人們讀到此文後,立刻發email將文章轉發,在中國最著名的BBS上,文章被不斷轉載。《南方都市報》編輯部不斷接到讀者打來的電話、發來的傳真,他們想要表達憤怒的情緒,或者訴說自己在收容站的遭遇。幾萬人在新浪和搜狐留言。程益中坐在辦公室裏,看著兩個網站的留言數量不斷攀升,他意識到有什麽重大的事情正在發生,而他和報紙正在其中。這篇報道表達了民衆對收容制度的憎惡,人們現在想要公開表達對它的不滿。記者們在不斷接聽電話傳真,編輯部一片忙亂。陳峰和王雷根據對孫父的采訪,完成了一篇後續報道。但在下午,一個廣東省委宣傳部的官員打來電話,下令《南方都市報》對此案不得進行任何報道。

對于這通電話程益中幷不意外。他一整天都在等當局的電話,而他們的靜默只會讓他更加備感焦慮。他本來擔心上面遲遲不發話,是在籌劃著對他和報紙采取嚴厲的手段。現在他至少明白他和他的報紙處在怎樣的境地了。他召來編輯記者開會,告訴陳峰和王雷,就算暫時沒辦法刊登相關稿件,但他們還是應該繼續跟進孫案報道。他說報道被禁,只是一個暫時的挫敗,他發誓要找到對策,會儘快把暫壓下來的報道見諸報端;幷且就算當局禁止《南方都市報》報道孫志剛案,那他們還可以報道其它類似的收容案件;如果他們禁止《南方都市報》報道其它收容案件,那他們還可以抨擊收容制度本身。他說,報紙應該繼續質疑和挑戰收容制度,因爲一份好報紙就應當倡導社會進步。程益中肯定地說,假如《南方都市報》做好了本分工作繼續報道下去,那麽收容制度一定會被取消,收容法一定會被廢止,而這就是《南方都市報》的奮鬥目標。

陳峰和王雷對視了一眼。要政府取消收容制度這種想法,聽起來猶如痴人說夢,他們都覺得總編輯瘋了。

幾周過去了,事情看起來真是出現了轉機。中共新領導層剛剛取消了對SARS報道的禁令,民間對政治改革的希望越來越大。關于政府誠信公開的討論,令宣傳部的新聞審官員們再也站不住脚跟。廣東的宣傳主管部門雖然禁止再報道孫志剛案,但北京的官員幷未下此禁令,所以北京的報紙開始跟進報道《南方都市報》暫時所無法報道的新聞。陳峰和王雷寫的那篇後續報道,雖然《南方都市報》沒法刊出,但却出現在一家北京的報紙上。陳峰將文章交給了那家報社的一個編輯朋友,她用了一個筆名將文章登出。

全國各地的記者都開始深度挖掘收容制度的黑幕,在過去這樣的題材完全是個禁區,但現在,編輯可以安排記者去采寫這類新聞了。浮出水面的景象越來越令人震驚、令人悲憤。收容制度的動機,據中共聲稱,是要去幫助無家可歸和沒有生計的人回到家鄉,可現在它却被警方用來"清洗"社區,爲自己創收,其背後的實質就是黑金政治,無异于政權授權警察綁架公民加以勒索,當然照例會打著維護社會穩定的藉口。每年警察要無端隨意逮捕200萬人,將他們發配到700個收容站的龐大收容體系中去,幷且要讓被收容者拿金錢換取自由。報紙和互聯網上充斥著關于收容站的可怕故事,男人和女人們被無端地抓起來,不僅遭到勒索,還要受到殘忍的傷害。有一個中學生在南寧街頭迷路,隨後被送去收容站;四天后他回到家時遍體鱗傷、身無分文、語無倫次。兩個13歲的女孩子被送去江蘇省的一家收容站後,被老鴇"購買",後在北京被迫賣淫。一個年輕女性向警察出示了她的暫住證,但對方隨手將證件撕碎,將她拘禁;在收容站的人體倉庫裏,她被一群饑渴的男人强暴。

程益中設法讓《南方都市報》繼續走在報道的前列。迫于壓力,當局高調宣布將對孫志剛案進行調查,于是他派記者住在孫家人所在的旅館裏,這樣可以更嚴密地跟踪調查進展。他派其他記者采訪法律學者,瞭解對收容制度的相關制衡性法規,隨後《南方都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一位市政府高官肆意將被收容者的範圍放大。《南方都市報》還發表了一系列關于收容法和收容制度的言辭犀利的社論。這份報紙實際上是在打響一場聖戰程益中覺得現在沒時間去追求所謂的客觀了。强力支持收容制的國家機器和機制太强大了,而主張正義的力量又太弱小,眼下《南方都市報》不可能後退,也不可能不明確表達它的立場。

程益中在中共的消息來源告訴他,廣東省委就孫志剛案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在會議上,省委大員觀看了由閉路電視攝像頭拍下的孫志剛在收容救治站被毒打致死的錄像。這是一段非常殘忍的畫面。一幫人用棉被蒙住孫志剛,然後連續對他拳打脚踢,持續十幾分鐘。官員們還得知,這個收容救治醫院開業不到一年時間,期間先後收治了近千人,近有100多人非正常死亡。程益中力促陳峰和王雷采訪其他死難者在這個收容救治醫院遇到了什麽事情。他說,假如能弄到這個監控錄像,就更好。

兩名記者竭盡所能,但沒有太大收穫。沒有哪個廣州官員還願意跟《南方都市報》的記者講話。但陳峰還是又寫了一篇出色的調查報道,詳細介紹了湖南省的收容所是如何用每人13美元左右的價格,從廣東警察那裏"購買"下被收容人員。湖南省當地的警方,沒法抓到足够的人提供給收容站,他們賺的錢不够多,所以要從外地買人。被收容者想要出去,就得出更高的價錢。沒法籌到錢的人就只能像奴隸一樣在監獄農場幹活,或者被"轉賣"給別的收容站。陳峰在文中寫道,在5年時間裏,該收容站賺到了近50萬美元。

不僅僅只有媒體在群起批評收容制度。北京3位年輕的法律學者聯名向全國人大上書,要求其重新審查收容制度是否違憲,引起輿論嘩然。他們3人發現一個言辭比較含糊的法律條款,給予公民做類似請願上書的權利,于是他們3人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周後,5位著名法學教授支持了他們對法律的此種解讀,幷且也發出了審視收容制度是否違憲的請求。與此同時,互聯網上公衆的義憤仍在持續發酵,孫志剛的朋友和同學建了一個紀念他的網站。甚至有人提出要在廣州爲他組織一次守夜。

在此期間,中共新任領導人一直對此保持緘默。假如他們像對待SARS的問題一樣,積極應對坊間取締收容制度的呼聲,采取又一次大膽改革,那可能會進一步加深他們與前任和中共老官僚之間的鴻溝。他們看起來是在嚴肅考慮未來的决策,但沒人可以肯定結果是什麽,也不指望能迅速看到結果。連《南方都市報》也不敢預判領導層的考量結果。《南方都市報》發表孫志案之死一文不到2個月後,一天晚上大概9點鐘左右,官方的新華社發表了一條消息:新任總理溫家寶召開國務院會議,討論廢除收容制度,幷且决定立刻實施。700多所收容站隨即關閉。在《南方都市報》的編輯部裏,有人拿著新華社的通稿,跑去給程益中看。他驚呆了。他轉過身來對同事說,他沒有想到領導人的動作這麽乾淨利索。在此之前,中國還沒有哪一家報紙曾經以如此戲劇性的方式影響到國家的大政方針。此時,第二天報紙的頭版已經出清樣了,但程益中讓編輯再加一個頭條。他去請一位作者就此事撰寫一篇社評。然後,他出門去和編輯記者聚餐慶祝。

……

許多黨內有識之士也在慶祝《南方都市報》的勝利。他們將《南方都市報》報道孫志剛的案例視爲教科書式的榜樣,它證明了一份勇敢的媒體可以幫助中共與腐敗作鬥爭,提高執政能力,贏得民衆的支持和擁護。不過從一開始就很清楚,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對這份報紙很滿意,一些人由此更堅信失去對媒體的控制,將危及其官位。就在文章發表幾天後,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專門把《南方都市報》的一位記者叫到一邊,氣急敗壞地威脅說假如他在《南方都市報》關于孫志剛案的報道中找到一處不實,他一定會將《南方都市報》請上法院的被告席,讓法院收拾《南方都市報》。後來程益中的一個大學同班同學捎來廣州另一位高官的口信,警告他在這件事上一定要退讓。廣東省委的官員只是做了一場秀,顯示他們對孫案進行了細緻調查嚴肅處理,但事實很明顯,他們只想儘快把事件了結。一個月後,廣東當局就宣布已經逮捕幷檢控了孫志剛案涉案人員18人,包括8名被控毆打孫志剛的同監被收容人員,5名鼓勵或默許毆打的警衛。無端扣押孫志剛的警察也成了階下囚。他們被處以嚴厲的判刑,其中一個主犯被判處死刑。但審判未對外界公開,政府從未提供孫志剛致死的詳細事件經過。只有幾個記者允許進法庭旁聽,但他們不得記筆記,也只能刊登官方提供的新聞通稿。當審判結果公布後,宣傳部要求各大網站禁止網友發表評論。

從一開始程益中就清楚,《南方都市報》的此次"聖戰",必定會與某些權貴、某些機構結怨。收容制度被廢除,勢必會使中國各地的公安喪失一個有效的管制工具,同時失去一個有利可圖的收入來源。同時孫志剛一案也令廣州的領導蒙羞,影響了一批官員的仕途。從公開層面,20多名官員受到處分,包括該市公安局副局長,但消息人士還向程益中透露,政治局的官員在內部嚴厲批評了廣州市領導,此舉將影響其他很多官員被提拔。之後程益中不斷聽到風聲,廣州的官員,市委書記林樹森、政法委書記張桂芳和公安局局長朱穗生在各種場合公開聲稱一定要《南方都市報》,聲稱假如省委宣傳部收拾不了《南方都市報》這幫小子,他們將尋找其他途徑來收拾。

收容制度被取消後幾個星期後,麻煩就開始來了。程益中當時和總經理喻華峰一起在上海出差,程益中接到了當時柯達公司一個主管打來的電話,柯達是《南方都市報》的一個主要的廣告客戶。她告訴他,廣州警方去了她的辦公室,詢問她與《南方都市報》主要領導之間的交往。她說,他們特別想要知道,雙方有沒有不正當的禮物或現金往來。隨後,程益中又接到一個類似的電話,來自廣東省一個大型廣告公司的總裁。到了7月中旬,幾乎所有在《南方都市報》刊登過廣告的大公司都被問了一圈。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顯然是要求審計和警方對《南方都市報》的財務進行調查,想要找出該報貪污的證據。程益中對此一開始幷不擔心。他知道自己和同事們做事情乾淨,抓不到什麽把柄。他也相信《南方都市報》在黨內的支持者應該比反對者更多、更强大。7月底,警方一度扣留喻華鋒,但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請一位省領導出面干預,因此喻華峰在一天后即被釋放。

將貪污調查擱到一邊,在孫志剛案件獲勝後,《南方都市報》發展非常迅猛。程益中不斷打破中共宣傳機構的條條框框,刊登了一系列廣東公安醜聞的批評性報道,報紙榮獲了幾項新聞大獎。2003年發行量突破140萬大關,廣告收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純利潤超過1.6億元人民幣。程益中和喻華峰期待著進一步發展,計劃要向其他城市擴張。10月份,中宣部批准《南方都市報》和北京的一家國家級大報建立夥伴合作關係,在首都創辦發行一份新的報紙。這份報紙被取名爲《新京報》,繼承《南方都市報》的新聞傳統。中共批准程益中兼任該報總編,在管理《南方都市報》的同時兼管《新京報》,喻華峰兼任該報總經理。

在廣州,警方還在不斷向《南方都市報》施壓。他們警告廣告商不要再向《南方都市報》投放廣告,否則會用查稅的辦法收拾他們,有些公司甚至被警告說,假使他們不檢舉揭發《南方都市報》的領導,他們自己就將面臨起訴的危險。調查人員從《南方都市報》搬走了幾卡車文件,翻檢花費清單和賬單,想要從中找到一點可供大做文章的蛛絲馬迹。接著到了12月,警方出現在編輯部,再次帶走了喻華峰。這一次,雖然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再次懇請省領導出面,但警方仍然不肯釋放他。程益中很擔心,但他相信朋友被拘禁只是暫時的。他行動起來,動員黨內力量、報社員工及社會支持喻華峰,聯名上書高層,聯繫有影響力的中共老領導。他很憤怒,不斷告訴自己,《南方都市報》一定要戰勝敵人。

在喻華峰被捕10天后,《南方都市報》的一個記者興沖沖地回到編輯部,帶回了一條獨家新聞。廣東省疾控中心在廣州市某醫院確診了一例SARS疑似病例。這是幾個月來中國出現的首宗病例,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疫情捲土重來的疑慮。程益中當時在北京主持《新京報》的創刊籌備工作,但他的一個助手打來電話,問《南方都市報》是否應該發這條新聞。此時喻華峰仍在獄中,前途未蔔,而這條消息一出街,必定會激怒官方。但程益中清楚這個時候做交易已經來不及,當時也沒有哪條新聞比這一條更重大,于是他點頭同意了。

幾年後,當我問他當時的决定時,程益中告訴我,作此决定幷不困難。他承認,沒錯,在喻被捕後,從"邏輯上"理應更加謹慎。"我們考慮了這一點,"他說,"但我們認爲這不足以令我們犧牲新聞準則,我們沒有理由妥協。" 《南方都市報》在SARS的第一波報道中,早期是向省的宣傳口徑屈服的,他不想再讓這份報紙處于同樣不堪的境地。此外他也表示,在當時他們幷不清楚喻華峰遭遇的麻煩有那麽大,也不能確定報紙的立場軟化是否就真能救下他。程益中說,即使《南方都市報》用8個版爲公安歌功頌德,也可能同樣于事無補。他相信那些人,對《南方都市報》已經做出了决定。

當然,刊發SARS報道同樣也于事無補。第二天,省委書記張德江召開緊急會議,與省委高層研究如何控制對SARS疫情復發的報道,結果非常尷尬地發現,在座所有人都已經看過早上的《南方都市報》,只有他例外。張德江極其惱火,而那些一心想要報復《南方都市報》的人現在擁有了一個重要的新盟軍——廣東省最有權力的人,那個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同樣因爲《南方都市報》的SARS報道而暴跳如雷的大人物。對《南方都市報》領導層的貪污調查旋即升級。在1月份的頭兩個星期裏,大批檢察機關調查人員進駐《南方都市報》,輪番傳訊盤問了該報20多個編輯記者和廣告業務人員。1月5日下午,程益中被5名警察重重包圍、押離《南方都市報》編輯部大樓,受到了近7個小時盤問後被釋放。前一天,警方逮捕了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分管《南方都市報》的編委李民英。

就在這期間,一個自稱負責看管喻華峰的警察聯繫上程益中。程益中擔心他的辦公室被人監聽,所以兩人約在當地一家餐館裏見面。在這個鬧哄哄的餐館裏,吃著熱辣的湖北菜,這個看守告訴程益中,喻華鋒被關在廣州市南部的一家旅館的地下收藏垃圾的暗室裏,警方拿這裏當作秘密的看守所。他說喻華峰被打得很慘很慘,打到他幾度用頭撞墻想要自殺。聽到這裏,程益中一下子感覺喘不過氣來,食不下咽,他放下了碗筷。程益中和喻華峰一起爲《南方都市報》的事業奮鬥,程把喻視爲自己最好的合作夥伴和戰友;現在,喻爲他和《南方都市報》備受折磨。喻華峰是個商人,不是記者,雖然程益中知道,喻華峰和他擁有著同樣的新聞理念,也願意爲此承擔風險,但他仍然覺得,現在受磨難的是喻華峰而不是自己,對此他有一種負罪感。更糟糕的是,現在他畢竟還是自由身,是做著中國兩份最好報紙的明星總編輯,但他却沒辦法幫助他的朋友。程益中告訴我:"我對他所遭受的磨難,感同身受,心如刀絞。我覺得既內疚,又憤怒。這也加深了我對這個體制弊端的仇恨。"

喻華峰妻子此時對程益中已經開始埋怨了,當他告訴她自己聽到的消息時,情况更爲糟糕,她認爲他應該爲自己丈夫的被捕負責,同時還指責他沒有盡力去救他。她的憤怒令程益中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但他非常同情她、理解她、支持她,他覺得沒什麽辦法說服他。她現在獨自一人、憂心忡忡、情緒激動,她在設法營救丈夫的同時,還要保護他們年幼的兒子,這個小男孩一直以爲爸爸是出差去了。她請了律師,但律師和她都不知道如何才能獲准見喻華峰一面,也不知道他被關押在什麽地方。程益中只能告訴她,他儘管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也一直都在想方設法要將喻救出來,他清楚這樣的表態對她來說幷不足够。程益中非常明白,誤解只是暫時的,等警方出現把自己拷走時,一切將迎刃而解,到時候她一定會明白,程益中才是他們真正的目標,他也在做出犧牲,和喻華峰一樣。

程益中十分清楚自己才是此次調查的真正目標,警方是想讓喻華峰檢舉揭發他的"罪行";而無論如何自己被捕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調查的焦點轉到了每年《南方都市報》爲編輯記者和廣告經理發放的年終獎金上面。檢方想將這筆報酬定性爲貪污公款,幷且迫使高層員工退回獎金,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這顯然是個無理的、完全不能成立的指控,但因爲當局威脅說不退錢就要判刑,爲求自保,一個接一個的南方都市報高層員工都將錢交了上去。只有程益中始終拒絕。跟其他人不一樣,他清楚現在違心認錯退款已于事無補;相反,這只會成爲他們犯罪的證據,甚至有可能危及他在獄中的同事。作爲一個記者,程益中從沒有天真到低估國安的能量,但他在看到這一切時也覺得簡直難以相信。他覺得他們的所爲未必太愚蠢了,因爲這些作法必定會引起巨大的反響。民衆一定會相信,逮捕他們是在給他們安上莫虛有的罪名,完全是出于政治動機。

2004年1月底,當局的螺絲擰得更緊了。在一次中共廣東省紀委主持召開的廣東省管幹部的兩千人大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突然離題,大聲辛辣地質問:中共是否還擁有《南方都市報》?他憤恨地說,媒體不能只監督別人不監督自己,也得有人去監督媒體。主持會議的廣東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省紀委書記王華元隨即接過麥克風,惡狠狠地大聲插話:"他們這是私分公款、侵吞國有資産哪!"與會人員都明白,這等于未判先决,已經在押的喻華峰和李民英已被判决,程益中在劫難逃。

這樣的指責激怒了程益中。中國農曆春節假期結束幾天後,程益中在《南方都市報》經委會上發表了挑釁意味很濃的演講《沒有熬不過的黑夜,沒有等不來的黎明》。他知道這是他的告別演說,所以他事先就把講稿寫好了,白紙黑字。在廣州軍區的大禮堂裏,面對著2000多個員工,程益中首先引用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藉以表達對喻華峰的思念之情。他形容眼下《南方都市報》面對的是"烏雲飛度的現實"。他說,自從孫志剛案的報道刊登以後,廣州城的權勢人物就"磨刀霍霍",决意收拾《南方都市報》,這已是城中"公開的秘密"。他說:

"這場風波遲早要來。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爲了國家進步、社會發展、人民幸福,我們遭受一點委屈和苦難也是值得的!……天降大任的同時,也必降大苦大難。我們既然選擇了卓越,我們就沒有理由拒絕挫折……責任感使我們出類拔萃。出類拔萃是我們成功和卓越的依據,也是我們受苦受難的根源。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無論將要發生什麽,我們都不要迷失南方都市報的價值觀。我們有理由自豪:南方都市報是一張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有存在價值的報紙。南方都市報的價值觀就是這個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南方都市報的方向就是這個國家報紙應有的方向……廣大人民群衆已經在心中爲南方都市報樹立了一座豐碑。廣大人民群衆對南方都市報滿懷期待。南方都市報的存在是我們這個社會生活更健康、更文明的體現,也爲我們這個社會更合理、更公平增添了保證。對南方都市報容忍是開放社會和民主政治應有的同時也是最起碼的姿態……各位同仁,戰友們!我也要告訴大家,我們面對的形勢非常嚴峻,現實殘酷無情。我們的事業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考驗。南方都市報正在經受血與火的洗禮。我們不能够保證每一位出發的戰士都能歸來……"

程益中說,無論如何,他希望大家不要在《南方都市報》最困難的時候離開,而應選擇戰鬥到底,直到烏雲散盡、《南方都市報》重建光榮與輝煌。他宣布: "沒有熬不過的黑夜,沒有等不來的黎明。"

3月初,當局高層勒令程益中從《新京報》總編輯的位置上辭職下來。他把這看作一個十分明顯的信號,標志著北京的中共新領導人——同樣的人,曾經解除了SARS報道的封口令,廢除了收容制度——已經同意讓廣東的下級單位采取措施逮捕他。接下來幾天,在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領導們的會見時,程益中非常明確地告訴領導:他已經做好入獄的準備了,但將來不管發生什麽事,他們都應該堅信他沒有做任何違法亂紀、令集團蒙羞、對不起領導和同仁的事情。在最後的一份內部交流信上,他請《南方都市報》的同人們要緊密團結在一起捍衛這份報紙。他回家與兒子親熱告別,跟妻子在小區裏散步,走了很長的一段路,以避開家裏可能安插的監聽設施;他告訴她:在被捕後,請她一定要代表他告訴全社會,他是無辜的,他被捕入獄完全是因爲《南方都市報》得罪了地方官員,他願意爲中國的新聞進步獻出自由,而歷史一定會還他清白,讓他堂堂正正地走出監獄。他拜托她照顧好他80歲的老母親和8歲的兒子。

幾天後,3月19日,喻華峰接受一審判决,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李民英被判11年。同一天,開庭前的淩晨2點55分,大批警察破門而入,逮捕了當時正在偏遠西部差旅途中寄宿客棧的程益中。

他最初的反應是如釋重負,總算可以睡個好覺了。

……

接下來的故事聽來很悲哀幷且很諷刺:孫志剛案報道出爐,引發了一系列的整頓警察和獄政的改革,而因拍板刊登相關報道被捕的報紙總編輯現在却成了這類改革的受益者。程益中所在的看守所內外墻壁上張貼著海報,宣傳中共正在進行看守所和監獄的"整改運動",鼓勵被牢頭獄霸欺負的犯人向上面舉報。程益中的獄友告訴他,看守所的情况在他的報紙報道孫志剛案之前,要比現在的情况糟糕得太多了!程益中心想,如此看來這也算是自己爲自己無意謀了一個大大的福利。其中一些人被無罪關押了達6年之久,一直還在等待庭審或宣判。程益中當時在心裏尋思,一旦條件允許,他還要讓記者來報道這個很有新聞價值的選題。

大約有20個人跟程益中合住這間20來平方米的獄室。裏面的老大很像香港黑社會,身材高大健碩,全身上下都是文身,正在等待"打靶"——在看守所, "打靶"是執行死刑的另外一個說法。程益中剛來時,這個等待"打靶"的人要他照例向他"報到"。還沒等程益中弄明白是什麽意思,一個看守就將這個犯人叫了過去,跟他耳語了幾句。等他再回來時,這個黑社會頭目看起來和氣了很多,還主動要帶程益中熟悉這間小小的獄室。他指派了一個長相很像吳彥祖的新加坡籍年輕人當程益中的"傭人",替他洗衣服、打水、扔垃圾,接著他請程益中跟他喝杯茶,一起吃點花生。程益中一直都不知道,看守跟這位老大說了什麽,但他猜測監獄方面想待他客氣點兒,以防他在被釋後要寫點獄中經歷什麽的。後來,看守所的人都得知了他的身份,其他獄友對他也很照顧。大家都把他看成受尊重的難友。任何膽敢跟公安作對的人,在他們看來都跟他們站在同一戰綫。

檢方在剛開始的時候,天天都要審問程益中。他們仍然希望他主動"承認"年終獎是非法所得。有些時候,他們對他發表長篇大論,威脅恐嚇他,用污言穢語侮辱他。有些時候,他們則只是簡單地去勸說他。剛開始時,他們告訴他,他的一個親手栽培的年輕編輯背叛了他,公開譴責他的罪行和問題,想要以此消磨他的意志。後來他們又增加了對他的壓力,不給他食物,獄室裏通宵開燈不讓他睡覺,等他睡著後又揪住他的頭髮讓他站立,或者乾脆向他頭上澆潑冷水。但程益中拒絕配合。他告訴自己,無論發生了什麽事情,他都無罪,有罪的是他們。他提醒自己,不論他們做出了什麽威逼利誘,認罪的結果只會讓他自取其辱。假如還想要清清白白地從這裏走出去,那他就必須堅稱自己無罪,畢竟這就是事實。程益中反復對檢方指出:假如獎金真的如他們所說就是非法所得,那就判决好了,怎麽判都行,判多久他就坐多久,根本沒必要讓他去認罪。

在棺材一樣封閉的看守所內,時間仿佛停滯了。沒有窗戶,沒有朝陽,沒有落日。沒有四季流轉。他的親友都不得去探視他。有時程益中甚至希望檢察院的人多來,因爲他至少可以通過他們的著裝或神態,推測出現在外面是什麽天氣、晴天還是下雨,猜測外面正在發生什麽。他當然希望現在人們仍在爲他的自由進行抗爭。他想,假如現在外界真的在公開反對他被捕一事的話,那或許當局會重新考慮是否要繼續關押他。假如情况如此,那他拒絕向檢方屈服就尤爲重要。認罪服法,只會讓敵人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光明正大地將他定罪。

檢察院的人都穿制服,輪班工作,通常審訊要進行到後半夜。但有一天早上,他們容光煥發地來見程益中,大家新剪了頭髮,換上了便衣。他們告訴程益中要放鬆放鬆。他們說,今天外面是晴天,他們要帶他去他們的辦公室。程益中很警覺。這一天是他的生日,他懷疑他們要利用這一點來對付他。他們帶他走出看守所,開車去了檢察院總部,將他領進一間會議室。檢察官說,今天他們不談他的罪行,而是想請他跟他們的新員工聊聊天,這些人都是剛從大學畢業,很愛讀他的報紙。幾個年輕人走進房間。程益中注意到,當中的幾個女孩長得很漂亮,他們坐在他身邊,跟他聊起人生、文學、詩歌和理想主義這類話題。他們說他們都很崇拜他,其中一個還念起了他的詩。程益中順著他們的意思,一邊喝茶一邊回答他們的問題。午飯時分,服務員送來了幾筐他的安徽家鄉菜——脆皮魚、黃山石鶏——還送上了麵條。程益中吃完後,一個檢察官使了個眼色,隨後,一個女人端著他生平所見最大的生日蛋糕走上前來。

"程總,今天是你39歲的生日,"這位檢察官說。"現在還不知道,你會在哪里度過你40歲的生日。我們都希望,通向你40歲的生日這條道路會很愉快。"

然後他們給程益中一把塑料刀子,讓他許個願再切蛋糕。房間裏有人舉起了照相機。在一瞬間,程益中想起了他的家人,差點就要流下眼泪。但他控制住了,因爲很快他就意識到,他的眼泪正是他們想要的東西,他不能讓他們得逞。他們想要讓他脆弱和崩潰,然後抓拍到那一刻的畫面,電視臺常常播出這類畫面:貪污腐敗分子痛哭涕零,承認他們的樁樁罪行。

其中一個檢察官又發話了。他指著一個方向說,《南方都市報》總部大樓就在檢察院總部大樓的馬路對面。他問程益中有沒有想過,假如是在對面那棟大樓,他會度過一個怎樣的生日晚會呢。他開導說,他不必要死扛在監獄裏,這樣固執下去實在太愚蠢了。別人都可以跟家人一起慶祝生日,而他却要孤零零一個人,讓妻子和兒子生活在屈辱之中。這個人問程益中,他是否明白對于一個8歲的男孩子來說,失去父親對他意味著什麽;對于一個80歲的母親來說,失去兒子意味著什麽。他問他,他是否知道他的家人有多麽牽挂他。然後他又挑逗性地問,他是否想要見到老婆兒子,此時此他們就在檢察院隔壁房間裏,如果他希望的話,他現在就能見到他們,甚至也許今天晚上他就能跟他們一起回家。當然,這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態度。接著這位檢察官指著一包衣服給他看,說他的妻子和兒子今天一早就送來了這袋衣服,幷跪在門外,乞求門衛讓他們看他一眼。檢察官從衣服袋裏取出了一張他妻子與兒子合影的照片,在他眼前晃了一下。他同時盯著程益中,期待著他的表現。

但程已經受够了。他站起身來,說他幷不想見到家人,他只想回牢房去。

坐進警車,回看守所去。此時,天色已暗,街燈次第開放。警車潜行,在路口的紅燈前停了下來。透過車窗,他不由自主地望向街對面的《南方都市報》總部大樓,他看到9樓他自己的辦公室,窗戶緊閉,沒有開燈。突然眼前一道光芒閃過,大樓頂上"南方都市報"5個紅色的大字亮了起來。在他被關起來時,他的員工們經過努力,終于成功地將他想要的"南方都市報"招牌亮了出來。

程益中開始默默流泪。

沒有人看見。

他意識到,雖未身死,但已永訣。

隨後綠燈亮了,開往看守所的警車繼續前行。

……

程益中在獄中時,他在《南方都市報》的同事開始發起了一場聲援他的運動。他們上書中共領導,隨後在互聯網上呼籲民衆支持。其中一些人,比如記者陳峰,遞交了公開信。其他人則在私下裏聯繫了我和其他外國記者,向我們提供信息。《南方都市報》領導被捕一事的消息傳播得相當快,很快,全國的記者都開始在請願書上簽名。許多曾公開反對收容制度的人,現在開始爲3個被囚禁的報人奔走支援。其中一個要求審視收視制度是否違憲的青年法學者許志永,主動請纓,幫助做他們的司法辯護,幷且在北京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與此同時,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領導也動員到了黨內的開明派人士,幾位有影響的黨內元老人物,包括三位退休的中共廣東省領導,主動發話,要求看到本案的詳細解釋。程益中幷不知道究竟他的案子最終是何以被推翻的,但他相信公衆的反對聲浪應該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被捕大約5個月後,司法當局改變了原先的說法,將他無罪釋放。喻華峰和李民英仍在獄中,但刑期被大幅削减,此後李也被釋放。

我上一次見到程益中,是在2007年末。我們在北京一家高檔的上海菜館包房裏一起午餐,談起他的經歷時,他的態度很驕傲,幾近挑釁。再過幾個月,喻華峰也將减刑期滿釋放,程益中計劃要去爲他接風洗塵。他說他至今仍會感到內疚。"坐牢的是他而不是我,這完全沒有道理。檢察官說我是主犯,他是從犯。可爲什麽他們放了我,却還要把他關在牢裏呢?"

程益中看起來還是很年輕,和原來一樣自信、富有激情。但他不得回《南方都市報》或《新京報》工作。他曾不止一次告訴我,他相信在中國目前的日報裏,只有這兩張日報有可能成爲偉大的報紙。在他手把手教導的同人領導下,這兩張報紙都仍然在茁壯成長,不斷突破當局的打壓和限制。

飯後程益中告訴我,他一度相信中共黨內有人才有能力進行自我改革,新聞記者可以通過爲弱勢群體講話,暴露權力被濫用的中國社會痼疾,從而加速這一改革進程。但牢獄生活和無妄之灾改變了他,現在他相信極權政治已經使它的官員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無可救藥的地步,不受任何實質性制約的權力已經成爲中國社會公害。而這樣的判斷,令他無論是作爲公民還是作爲報人,都不再對中國實現民主政治抱有希望。

這讓他不安。

他說:"其實,發生在我身上最壞的事情,是我不再抱有希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2da10100is1h.html

個人稅收在美國

按:以下一組文章來自美國參考(America.gov)的官方博客"霧谷飛鴻",霧谷((Foggy Bottom))為美國務院所在地。

美國人究竟要交多少個人所得稅?

在《漫談美國人的工資及購買力》的博文中,有關的收入估計都是指稅前收入。其實,牽涉到民衆購買力的真正因素應該是稅後收入,即交完稅你還有多少錢可以花?所以,接下來就談談美國的個人所得稅。

美國的聯邦稅表是我見過的最複雜的稅表,也就是說美國的聯邦稅法是我所知道的最繁瑣的稅法。稅法如何之繁?以2009年的1040稅表爲例,該表共有76個欄目需要填寫,而解釋這個稅表的說明書,共有175頁。根據"稅法教育基金會"(Tax education Foundation)的統計,用來說明國稅局稅法規則(code)的文字,2005年達到128萬多字,用來說明稅法規定(regulations)的文字,則多達近580萬。2005年平均每人用在填寫稅表上的時間是9.4小時。記得有一年我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每天花一兩個小時填稅表,才將稅表填完(那一年我的股票交易异常頻繁,填寫股票交易附加稅表花費了大部分時間)。難怪許多人要說,過了4月15日才算真正解脫了。寄出稅表後一身輕的心情,沒有親身體驗的人是無法體會的。當然,現在有許多報稅軟件以及稅務師可以幫助人們報稅,從而省了不少時間,但稅法不變,稅法的複雜程度還是一樣的,只不過肥了發明報稅軟件的公司和稅務師而已。

我讀到的涉及美國個人所得稅的中文文章,作者基本上沒有弄明白美國個人所得稅的架構,我想這些作者絕大部分沒有在美國填過個人稅表,所具有的美國稅法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找來的。當然,美國稅法複雜難懂也是重要的原因,不要說外國人,許多美國人自己都看不懂稅表。

我們最常見的說法是美國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收入的10%到35%。的確,如果你從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IRS)的網站上查閱有關稅率,可以查到2009年的聯邦稅率如下:

以單身人士來說:

收入$0 - $8,350,稅率10%;

收入$8,351- $33,950,稅率15%;

收入$33,951 - $82,250,稅率25%;

收入$82,251 - $171,550,稅率28%;

收入$171,551 - $372,950,稅率33%;

收入$372,951以上,稅率35%。

夫妻合幷交稅:

收入$0 - $16,700,稅率10%;

收入$16,701 - $67,900,稅率15%;

收入$67,901 - $137,050,稅率25%;

收入$137,051 - $208,850,稅率28%;

收入$208,851 - $372,950,稅率33%;

收入$372,951以上,稅率35%。

如果你看上述稅率,便輕率地得出結論說,美國單身人士收入不到8350元或夫妻倆人收入不到16700元的要繳10%的稅的話,就錯了。事實上,一個單身人士收入如果低于9350元或夫妻倆人收入低于18700元可以不用交一分錢的稅。我這樣說豈非與國稅局白紙黑字的規定不符?非也。

首先要說明的是,美國的稅法既然很複雜,便不是幾篇博文說得全的,我只選最基本而不太複雜的來談。其它的,就交給稅務專家了。

在美國,每年的4月15日是上一年度交稅的截止日,如果這一天正好是周六,那就推遲到4月17日(周一);如果是周日,那就推遲到4月16日(周一)。交稅分爲兩大部分:聯邦稅及州稅。由于州稅是根據各州法律制定的,每個州不同,所以略而不論。

聯邦稅表全稱爲"美國個人所得稅"(U.S. Individual Income Tax Return)又稱爲1040表(1040Form),這個稅表是所有有收入的成年人都必須填寫的。當然可以夫妻子女同填一表,也可以每個人分開填,選擇合幷填表還是分開填表,其中涉及交稅多少,選擇幷不簡單。

讓我們先從最簡單的說起。根據稅法規定,每一個報稅的人都有基本的免稅收入額,超過這個免稅收入的部分,才開始收稅。而免稅收入的計算方法,主要分成不同的兩類:第一類是標準扣除額(Standard Deduction),第二類是遞减扣除額(Itemized Deduction),報稅者只可在兩者中選擇一種,不能同時幷用。由于第二種方法比較複雜,這裏只介紹第一種方法(據國稅局估計,約三分之二的美國納稅人選擇第一種免稅方法)。

2009年的的標準扣除額是單身每人5700元,夫妻11400元;此外再加上免除額(Exemptions)每人3650元。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單身人士,只要收入不超過9350元(5700元+3650元),采用標準扣除額方法填表的話,是不用交稅的。而夫妻倆人收入不超過18700元(11400元+3650元x2)也是不用交稅的。

許多討論美國個人所得稅的文章,常常忽略了這部分减免,一談起美國的稅率,就說10%,35%等,其實,在减免範圍內的收入,是不需要交稅的。

那麽,是不是說,一個單身人士按標準扣除額交稅,只要收入超過9350元或夫妻收入超過18700元就需要交稅了呢? 非也。這裏還有兩個很重要的稅法上的收入概念需要分清:一個是"總收入"( Total Income),一個是"調整後收入"(Adjusted Gross Income,AGI)。所謂"總收入",包括工資收入、利息紅利收入、 投資贏利收入、經營收入、出租收入等所有的收入。而"調整後收入",則是從"所有收入"中扣除經商開銷、健保開銷、搬家開銷、退休賬戶存入款(2009年每人可存5000元,50歲以上6000元)等後的餘額。一個單身人士的所有收入雖然超過9350元,但只要他調整後的收入不到9350元,那他還是不必交稅的,其餘類推。

"總收入"去除各種開銷等于"調整後收入","調整後收入"去除减免稅的部分,才是真正需要納稅的錢,稱爲"應納稅收入"(Taxable Income)。

行文至此,我想讀者最需要注意的,便是"調整後收入" 與"應納稅收入" 這兩個概念了,而外國人對美國聯邦稅法的最大誤解也在這裏,他們沒有注意到國稅局所列出的稅率,其實指的是"應納稅收入",將"應納稅收入"與一般意義上的收入混爲一談,不知道"應納稅收入" 是稅法的一個基本架構,或者說是政府對收入較低的民衆的保護,使收入在一定基綫以下的民衆可以不必交稅或交很少的稅。我個人以爲這是美國社會較爲穩定的一個基礎,不知道這樣的基礎,談不上對美國社會的瞭解。

稅法中,影響"調整後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退休賬戶存款。政府爲了鼓勵民衆存款,特別設立個人退休賬戶(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簡稱IRA),規定每年可以向退休賬戶存入一定數額的錢,而這部分存入的錢,是可以免交當年所得稅的。2009年的存入額,50歲以下的最多可以存5000元,50歲以上的可以存6000元。

假定一個單身,30歲,收入3萬元,减去免稅的9350元外,再减去存入退休賬戶的5000元,則餘下15650元。這部分才是計算納稅的真正基礎。現在,可以用國稅局的稅率對15650元來計稅了。根據規定,在需要交稅的15650元中,8350元適用10%的稅率。交稅835元;另外一部分7300元(15650-8350)適用15%的稅率,交稅1095元,兩者合計爲1930元。也就是說,這位收入30000元的單身人士,用最簡單的計算法所交的稅,一共是1930元。或者說,是他收入的6.43%。

再以夫妻合計收入九萬美元,有兩個小孩的四口之家爲例,看看交稅的具體情况。收入90000,减去免稅的26000元(夫妻11400+每人 3650×4),再减去存入退休賬戶的10000元(每人5000),餘下的54000元爲納稅收入。其中,16700元交10%的稅,1670元;餘下的37300元交15%的稅,5595元,合計7265元。也就是說,這個收入九萬的家庭,交的稅只有收入的8%。

現在明白了吧,如果不知道"應納稅收入"這個概念,只以書本爲指南,一定以爲這家人交稅的稅率是25%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而許多美國人,尤其是所謂的中産階級,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例子中收入九萬的四口之家,常常也以爲自己交的是25%的稅,大喊稅率太重,其實,事實幷非如此。

那麽,是不是說,根據"應納稅收入"計算出的交稅額,就是應該交的稅了呢? 非也。聯邦稅法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稱爲" Credit",我不知道這個詞用在這裏如何翻譯,這個詞指的是當每個納稅人算出交稅額之後,可以在此基礎上再减稅。比方說,上述夫妻應繳7265元的稅,但根據規定,他們有條件享有多種"Credit"。例如,他們有一個孩子在大學讀書,一年交的學費超過4000元,根據2009年的規定,他們可以享受2500元的减稅。再例如,根據奧巴馬政府的振興經濟法案的規定,他們夫妻倆人可以享受800元的"Credit"(Making work pay and government retiree credits)。這兩項加起來,他們應繳的稅應該是3965元(7265-2500-800)。如果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孩子也在上大學,繳的學費一年也超過4000元,那他們可以再减去2500元。這樣,他們實際繳的稅,只有1465元(3965-2500)。這對夫妻年收入九萬,實際繳稅1465元,他們的稅率只有1.6%。簡直不能相信。

上述的" Credit",只不過是形形色色的" Credit"中的幾種。如果納稅人符合各種" Credit"的條件,那麽實際繳納的稅就更少了。

行文至此,可以說,美國的聯邦稅法雖然以複雜聞名,但在發達國家中,却是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其稅務原則有幾個特點:收入越低,交稅比例越小;子女越多,享受的稅務優待越多,等于鼓勵多生子女;學費可以抵稅,有利教育;購買節能産品享受免稅優惠,等等。

當然,聯邦稅法的複雜難懂,稅法是否公正長期以來成爲社會人士批評爭議的議題,許多不滿稅法的人,常以抗稅行爲對抗政府。前不久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一名失業軟件工程師因爲對國稅局不滿,駕駛小型飛機撞毀當地國稅局辦公樓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八十年代以來,政府多次對稅法實施改革,可惜的是越改越複雜,爭議也越多。里根任內,布什父子任內以及克林頓任內的四次改革(1986, 1990, 1993及2001年)影響深遠。有關稅法改革的研究機構及自發性組織也很多,著名的有Americans for Tax Reform,Americans For Fair Taxation等。

稅法教育基金會網頁:http://www.taxeducationfoundation.org/income_taxes_can_be_taxing.htm#_ednref3

再談美國人的收入及稅制

我在此前的博文中,曾經對美國人的收入以及稅收做過一些介紹。由于在順序上是先介紹收入,再介紹稅收,所以在讀者中引起一些誤解與爭論,尤其是《漫談美國人的工資及購買力(下)》在大陸讀者中爭論更多。有鑒于此,我想對收入與稅收作些補充,希望能够使讀者對美國人的真實生活狀况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在《漫談美國人的工資及購買力(下)》中,我以一個收入5萬美元的家庭爲例,來說明5萬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爲何要以家庭收入5萬美元來做例子呢?因爲這個收入最接近2008年美國人家庭的中間收入,那一年的家庭中間收入是 50303美元,這樣既不會高估也不會低估美國人的收入。我在文中用5萬美元作爲計算購買力的基數,引起一位筆名"海外俗人"讀者的嚴厲批評,這位讀者說"作者以毛工資除以商品單價表達美國人的購買力,不僅是荒唐,而且是極端的誤導",他(她)對我這篇文章的批評被凱迪網的"猫眼看人"以及"天涯社區"轉載後,引起熱烈討論。

其實我在寫工資及購買力的博文時,就計劃另外再寫介紹有關稅收的系列博文,因爲美國的稅收十分複雜,如與工資合在一起寫的話,就太長了,不是一篇博文所能包含的,爲了使讀者對美元的購買力有一個形象的概念,就將5萬元做例子,以衣食住行的方式做了排比。由于沒有將繳稅的部分扣除,引起了"海外俗人"的批評,也引起讀者對5萬美元收入的家庭,在扣除稅收後到底還有多少錢的興趣以及熱烈討論。從讀者的討論看,許多人對美國的稅收以及各地不同的物價還是很瞭解的,對我的博文也是一種補充,當然也有一些誤解,尤其是"海外俗人"對美國稅制的瞭解,還是有誤區的。好在我介紹美國稅收的博文也已發表,現在可以回過頭來對5萬美元工資家庭的稅後收入作一個簡單的分析。

假定這個收入5萬美元的家庭是個年輕的三口之家,采用的是聯邦標準减稅法,那麽他們在存入1萬美元到退休賬戶中以後,還有4萬美元,這是他們調整後的收入。根據標準减稅法,他們可以去除22350元不必繳稅,他們的應繳稅部分是17650元。根據稅率,他們應該納稅1816元。根據2009年的稅法規定,他們夫妻倆人可以得到800元的减稅(Making Work Pay Credit),這是政府刺激經濟政策的一部分,2009年以及2010年有效 。這樣,他們實際繳納的聯邦稅就是1016元。此外,他們還需要在應繳稅部分的17650元中,繳納6.2%的社會安全稅 (Social Security's Old-Age, Survivors,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 program)以及1.45%的醫療照顧稅(Medicare's Hospital Insurance program),總共約1350元。此外,在應繳稅17650元部分繳納約5%的地方稅882元。這樣,他們的所有稅額約爲3248元。

其實,根據美國的現實情况,這個三口之家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項减稅外,應該還有更多的减稅優惠,如看病、照顧孩子等,所以實際的稅負應該低于3千元。如果他們選擇遞减减稅法的話,交的稅應該更少。現以3千元做標準,他們在去除存入的1萬元以及納稅3千元後,餘下3萬7千元可供支配。讀者可以根據我在《漫談美國人的工資及購買力(下)》中的物價,來計算這個三口之家的實際購買力了(記住,存入退休賬戶的1萬元,仍然是他們自己的錢,只不過暫時不計算在內而已)。

正如許多讀者指出的,一個年收入5萬美元的三口之家,的確不富有,但日子過得幷不緊巴。當然,對于受過大學教育的雙職工家庭來說,收入在10萬以上是很普遍的,5萬美元的收入,對他們來說算是比較少了。很多來美的中國留學生,畢業成家後,如果夫妻都有工作,家庭收入往往在六位數以上。不過,根據美國的稅法精神,家庭收入超過六位數的,很多稅收上的優惠就沒有了,因爲從政府的角度看,這些家庭是有能力,也應該多繳納一些稅款的。至于所謂的富裕家庭,在美國一般是以收入超過25萬以上爲界的,他們享受的稅收優惠更少了。

在美國常常會聽到人們說要麽做富人,要麽做窮人,中産階級最倒黴,錢掙得不多,稅繳得不少,負擔最重。這些牢騷話多是收入在四、五萬到十幾萬的人發的。至于所謂的窮人,也就是低收入者如何過活,我在此前的博文《美國老人安享晚年之二:華裔老人衣食無憂》中對收入只有一千美元的華裔夫婦的生活有過描寫,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http://blogs.america.gov/mgck/2010/03/31/%E6%89%80%E5%BE%97%E7%A8%8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