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就是力量,圍觀改變中國(笑蜀)


關注就是力量 圍觀改變中國

笑蜀

哈爾濱水價聽證會上,市民代表劉天曉因得不到發言機會而大怒,當場扔了水瓶,這只水瓶旋即引來媒體對聽證會問題幾乎鋪天蓋地的追踪和報道,猶如千萬隻水瓶共舞,一時頗爲壯觀。

聽證會猫膩重重其實早是衆所周知。這反映了當下的一個困境。政務公開是大方向,但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規定必須招投標吧,他有圍標來化解;你規定必須聽證吧,整個聽證完全他自己主導,找來的聽證代表實際上都是內部人,圈內聽證,結果不望可知。權力通吃,强者通吃,任何通行有效的制約程序,到了我們這裏似乎總會變味,不僅不能有效制約,反而徒然給人家作了政治包裝,讓人家可以進而披上公開透明的堂皇大氅,既贏了裏子也有了面子。

難怪公衆提到政務公開就往往氣不打一處來。

于是我們總看到一種苦笑,總聽到一種聲音,"有什麽用呢?什麽都不會改變"。言論的無力與無助,良知的無力與無助,似乎是普遍現象。世界上的道理本來簡單,翻來覆去就那麽幾條。道理早已經說盡,不是不明白,而是特殊利益太大,道理的陽光難以阻遏特殊利益的誘惑。但凡遭遇特殊利益,道理往往只能甘拜下風。

但是,現實真如此蒼白麽?前途真如此黯淡麽?那麽一切的奮鬥還有何意義?

這正是我們不能苟同的。我們的不苟同當然同樣有成千上萬個理由,而且每個理由也都有證據的堅實支撑。就說聽證會吧,市民代表劉天曉的那只水瓶,不是馬上引來媒體追問麽?那只砸向地面的水瓶看起來對誰都沒有殺傷力,但它引來的媒體追問,却吸引著億萬人的圍觀。關注就是力量,圍觀就是壓力。這不,就在前幾天,國家發改委,一直被認爲是中央政府最强勢的一個部委,不就專門爲聽證會問題發表系列文章,就公衆質疑一一做出解釋和說明麽?你可以對他們的解釋和說明大不滿意,因爲他們的解釋和說明確實往往捉襟見肘。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圍觀起作用了,他們不能再視圍觀爲無物,他們必須回應圍觀。這樣的回應是不能輕視的,它意味著權力的傲慢終于還是有所克制,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回應開啓了民意跟政府互動的進程,可以引來公衆的進一步質疑,發現更深層的問題。發改委對聽證會問題的回應,就馬上引來了公衆對聽證會程序的追問,客觀上是把聽證會問題的公共討論推向了更高層次。

又豈止一個聽證會問題。厦門PX事件中,散步的市民不就真的遇上了可說服的市長麽?廣州番禺垃圾焚燒風波中,散步的業主不也真的遇上了可說服的區委書記麽?這兩個事件不都實現了政府跟民衆幾近完美的雙贏麽?而起决定作用的,不正是言論的作用,良知的作用麽?類似事件,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很多。

這正體現了我們時代跟過去最大的不同。過去我們最多只能耳語,只能牢騷。但耳語不能改變中國,牢騷不能改變中國。即便那些作惡者,私底下又何嘗不是充滿著耳語和牢騷?但耳語完了牢騷完了,回過頭想作惡照樣作惡,再多的耳語和牢騷對他們都不會有任何掣肘。而今天最大的進步,正在于我們可以不止于耳語和牢騷,可以超越耳語和牢騷。一個公共輿論場早已經在中國著陸,彙聚著巨量的民間意見,整合著巨量的民間智力資源,實際上是一個可以讓億萬人同時圍觀,讓億萬人同時參與,讓億萬人默默做出判斷和選擇的空間,即一個可以讓良知默默地、和平地、漸進地起作用的空間。每次鼠標點擊都是一個響亮的鼓點,這鼓點正從四面八方傳來,匯成我們時代最壯觀的交響。

中國太大,中國太複雜,無論歷史問題的累積,還是現實政治幅員的廣闊以及政治變數的無窮組合與升級,都是舉世無雙。這樣大而複雜的實體,在今天已經沒有任何單一的力量能够一下改變。惟有用億萬人的圍觀,用億萬人的目光聚焦,來聚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探照燈,才能一點點穿透特殊利益的高墻,一點點地照亮我們的現實,一點點地照出我們的未來。別無選擇。我們的敵人不是我們身外的黑暗,而是自己內心的黑暗,那就是我們的容易失望,我們的沮喪,我們的缺乏信心、耐心和細心,我們的缺乏堅韌,輕言放弃,乃至自暴自弃。當遭遇不公的時候,不要只抱怨命運,而需要反躬自問:你像市民代表劉天曉那樣扔過水瓶麽?圍觀的億萬雙眼睛中,常常有你的那雙眼睛麽?

0 意見:

張貼留言